关灯
护眼
    学术交流开始的几天前,安景之似乎有很多未解的难题,有事儿没事儿就会给杨廷安打电话,让对方来到家里与他交流。

    有时候乔纳也会找借口来参与其中。

    来了两次后发现两人讨论的是纯粹的学术问题,并且自己压根就听不懂,又基于两人目前没什么可怀疑的地方之后就再也没来了。

    主要还是杨廷安每次见完安景之,回去自己家中后都没什么动作,所以那边监视他的人也就放弃了。

    杨廷安自然想把手里的资料传出去,只是他知道接触过安景之的人肯定会被重点监视。

    现在还不是时候。

    安分守己的行为被那群特工解读为没有可疑行为。

    借着两人交流问题的机会,杨廷安把没有看完的资料基本上全都记下了。

    让他感觉有些惊喜和意外的是航母的建造资料,对方居然愿意拿出来与他讨论。

    航母的建造图纸跟普通的文字资料不太一样,弹射器的资料内容是他自己参与过一部分的,所以记起来也不困难。

    但是他若是自己去死记硬背航母的建造图纸可能就会有些难度,难免有些误差。

    安景之一边说他就一边附和,一边抓紧时间记在心中。

    有时候他总有一种错觉,感觉安景之似乎是在故意给他介绍这些资料,让他抓紧时间背下来一样。

    难不成对方知道了他的真实身份,所以故意把这些资料透露给自己?

    可想想又觉得不太可能,他在研究所建造的航母蒸汽式弹射器只要再观察一段时间就会正式启动。

    这样一个为敌国增强战力的人怎么可能愿意把资料透露给他?

    但要是不是这个原因,那对方又为什么仔细的为他讲解航母的图纸?

    难不成真的是安景之对图纸的某些个地方有些不满,所以跟自己讨论应该要怎么改造。

    又怕自己对航母的图纸不太熟悉,就先给自己介绍,然后再让自己帮他一起想怎么改造?

    杨廷安把所有的疑问都暂时的压在了心中。

    学术交流团的华国代表团已经抵达。

    所有的资料他已经整理完毕,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该怎么送出去。

    杨廷安按照惯例又丢了一次垃圾。

    那一块经常有流浪汉,杨廷安每次去丢垃圾都会有流浪汉翻找。

    “老杨又传消息了。”

    “太好了,老杨手上有航母的建造图纸和弹射器的资料!”

    “真的吗?这资料要是能送回去,那咱们的航母就能造起来了!”

    建造航母的材料都是东拼西凑凑来的,现在从前的老大哥的技术人员撤走了,进度一时之间陷入了停滞。

    “不对呀,老杨不是研究院的普通研究员吗?怎么能拿到航母的图纸?”

    “老杨都潜伏了二十几年了,他自然有自己的办法,现在最重要的是咱们得想想办法怎么样把这批资料运送回去!”

    几人又兴奋又紧张,把信息传回国,想办法让国内帮忙配合。

    ……

    祝外婆已经处于半退休的状态,平时就待在家里,偶尔会去厂里巡视几番。

    要是厂里有事情,还是会请教她这个老厂长。

    她按照惯例看完厂里工人的工作情况,转身来到了原主的母亲汪慧琳的办公室。

    身后响起了工人讨论的声音。

    “咱们老厂长就是厉害,现在一把年纪的还是老当益壮!那两个间谍多吓人?咱老厂长一点也不带怕的!直接用手里的烟枪把一个人敲晕,又用枪把另一个打倒了。”

    “可不是嘛,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吓也吓死了!这些间谍太猖狂了!”

    “嘘!你们知道那些间谍为什么要来找老厂长吗?”

    “为啥呀?”

    “我也是听我二舅妈儿媳的表弟说的,那两个间谍好像是要把老厂长跟汪主任带去米国,要不是老厂长厉害,他们抓了老厂长转头就会去抓汪主任。”

    “说是要带去跟安景之团聚。”

    “啥?是那个叛徒派来的人?!真是畜生不如啊!”

    “老厂长一生正直,为国家鞠躬尽瘁,没想到居然被她的孙子毁了名声,哎。”

    “说啥呢?那个畜生是那个畜生,咱们老厂长永远是咱们老厂长!”

    祝外婆耳清目明,后面的议论声她也只当没听见,上了楼,来到原主母亲的办公室,敲了半天的门都没发现里面有声,主动打开了门。

    原主母亲汪慧琳直愣愣的站在办公室的窗户面前望着前方,听到后面传来的脚步声,她眼神微动:

    “妈,赖教授他们是不是已经到了?”

    “按照时间来算,现在应该到了。”

    赖教授临走前也邀请过她们一同前去,但是二人拒绝了。

    没脸。

    去了又怎么样,也没办法把人带回来。

    但要是那个畜生敢主动回来!祝外婆心下发了狠。

    踩在米国大地上的赖清林等一众教授望着眼前的车水马龙,“这里发展的确实比咱们好,”她语气一顿,神色中充满了振奋,“但是咱们以后会比这里发展的更好!”

    作为明面上已经跟国内反目成仇二十年的叛徒杨廷安不能主动去接触学术交流团的人。

    但他得到了安景之递出来的邀请可以正大光明的出席这次学术交流。

    担心过于明显,安景之还邀请了大学的其他教授。

    那些教授又邀请了一些自己的好朋友。

    学术交流的邀请人数越来越多。

    还有很多人听到安景之准备开展学术交流团主动报名参与。

    杨廷安把所有的资料都用最细最小的笔记录下来,如果不用放大镜,根本看不清那些资料,如此一来,资料的体积就会大大缩小,方便携带。

    把那些资料全部缝在自己的衣服内衬上。

    顺利的通过了门口的检查,来到了学术交流大厅此时这里已经人声鼎沸。

    他远远的看到了赖清林一行人,在这群人不远不近的地方坐下。

    赖清林也看到了杨廷安,此行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

    如果不是接到这个任务,恐怕她这辈子都没有机会知道还有这么一个人背负骂名,忍辱负重,只为了让祖国更加强盛。

    当初杨廷安跟间谍逃离祖国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跟今日的安景之为敌国改进武器又何尝不是异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