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李弘文上辈子不敢说自己在挣钱这一块,有非常不错的本事,但这辈子他可以这么说。

    先不说他如今让王招娣弄起来的华莱士,还有高远三儿弄起来的服装鞋子生意。

    单单他在之前让迈克去阿美莉卡那边投资的水果公司,还有其他公司,用不了两年就可以让他资产翻很多倍。

    现在虽然说他手里的资金并不算富裕,但他相信等过个一年不到两年的时间,他绝对可以成为全球数得着的有钱人。

    那些牛逼的科技公司,都在未来两三年会上市,会有爆发式的增长,他入手的那些股份将会给他带来巨额的收益。

    其实就算不做服装不做连锁餐饮,他未来也不会缺钱,只需要凭借前世的那些记忆,在那些牛逼公司在上市之前投入或者是在初创的时候投入就可以。

    但是为了以防万一,他还是决定做点什么。

    毕竟未来不管是飞机还是光刻机,这都是妥妥的吸金大户,投入的钱肯定是少不了的,而且可能很难在短期见到收益。

    至于其他的一些军事武器装备之类的研发,他从开始就没想过要涉及。

    因为他很清楚这些东西,就算有徐家的关系,国家也不可能轻易将这些东西放给私人,除非他愿意进入体制之内,然后一步步去爬上去。

    但他并不愿意这么做,在他看来自由才是最重要的,他有了大把的钱在自由的情况下帮助一下国内的某些产业是可以的,让他进入体制去跟很多人勾心斗角,他不愿意。

    “你就这么确定?你可能对于这些科研并不太了解,这些东西虽然看起来好像没什么特别需要钱的地方,只是一些科学家去研究,但实际上他们的耗费非常高!”

    李弘文的态度让徐启年有一些不太相信,因为他太清楚一个科研机构每个月每年消耗的资金以及各种物资是有多庞大。

    国家每年在这一块的投入都是非常吃紧的,更何况换成一个普通人去接盘。

    “您不用担心,这个事情我还是能够拎得清的,我很清楚一个科研机构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我相信我是有能力接手。”

    有一些东西李弘文也不可能直接跟徐启年进行交代,所以他只能用这种话来回答徐启年。

    “为什么你就不相信在未来几年后上面可以在这个政策上有所变化,将这些东西一直纳入科研体系。”

    见李弘文的样子,徐启年也不在这个事情上劝,而是转换了一个思路。

    “如果能当然是最好,我也希望上面能够在这个事情上坚守住最初的想法,不做改变。

    但万一呢,所以我要提前准备,别到时候确实遭遇了我预测的情况,但我又没有能力去接手,其他人也没有人愿意接手,那之前的那些心血不就全白费了吗?

    而且您现在才问我这个话,不也是从心底觉得我预测的这种情况大概率会发生吗?”

    李弘文当然希望自己前世那些事情不会发生,那样的话他会活得更轻松,有手底下的这些产业,它可以完全享受生活,想干什么就去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