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回到钟家的锦绣,发现三姐和三姐夫的表现,远比他这个当事人还要激动。

    大半夜的,三姐和三姐夫没睡,衣服穿得整整齐齐,身子挺的笔直,直挺挺的坐在大厅里等他们。

    这精神,这劲头,完全超出了他们这个年龄该有的作息习惯,差点儿吓几人一跳。

    锦绣十分无奈:“三姐,三姐夫,你们坐在这儿干嘛?”

    三姐盯着锦绣的脸瞧了好一会儿,幽幽道:“宝儿啊,三姐已经知道圣上给你和姜家小姐订婚的事了。”

    锦绣好奇:“谁告诉你的?”

    “姜家那边特意让人传来的消息。”

    锦绣了然:“那三姐你这是?”

    三姐深吸口气,缓缓道:“宝儿啊,姐姐心里怕,也不知这门亲事对你来说是福是祸。

    不是我贬低自家,可这自古以来富家小姐嫁给穷书生,那是只有话本子里才出现的故事,现实里,那些个官家小姐,每一个都是极有用处的。

    上到皇帝家的公主,下到百官家的小姐,哪个不是物尽其用,该联姻的联姻,该和亲的和亲,该笼络重臣的笼络重臣,女子全部是父兄手里的物件儿,在嫁人这方面,只有不够用的,没有嫌弃多的。

    别说高官家的小姐,就是咱们家,小小的礼部员外郎,咱们家的明礼,就算犯了这样的错,你姐夫不还得在进京的举人和门当户对的人家找个相配的,一来是对明礼好,二来也是指望对方将来能与咱们家互相帮衬。

    可到了你这里,你说,你,哎……”

    锦绣接上三姐的话:“我这样的商户子出身,虽说这些年朝廷鼓励商户身份参加科考,但京城内对商人出身的进士还是很看不上的。

    婚事上想要门当户对,最多娶个县令家的嫡女,或者知府家的庶女,就像何烈兄那样,与大理寺少卿家的庶女结亲,已是极为幸运的。

    而姜大将军的嫡亲妹妹,母亲是一品国夫人,祖父曾是大景的战神,父亲在边关戍守多年,虽然因为伤病回京养老,但名义上,还是国公爷,加上姜大将军,正是天下闻名的战神。姑母又是陛下后宫育有成年皇子的良妃。

    姜家唯一的嫡出小姐,身份可比那些不受宠的县主郡主尊贵多了,说句大不敬的话,这样的女子若是运作的好,何止是皇子正妃,就是将来皇后娘娘的身份,也不是不能想。”

    三姐十分忧心的点头。

    所有人都心情沉重的听锦绣不紧不慢的分析。

    锦绣却慢悠悠道:“这门婚事在所有人看来,都是我们元家高攀了,事实也是如此,但你们着实不必太过担忧。

    姜家做出如此选择,应该是基于他们家的想表明中立的态度,彻底断了那些拉拢他们家之人的心思,不想参合进皇子斗争中去。

    今晚我听定王说过一嘴,陛下年迈,还未立储君,几位成年皇子这几年的斗争越发激烈,姜家这样手握重兵的人家,是这些皇子必须拉拢的对象。

    他们家应该是想避免被迫站队的情况发生。

    毕竟按照他们家世代累积的战功,只要边境一日不安宁,姜家的地位就稳如泰山,没必要争那一份从龙之功。”

    锦绣慢悠悠喝口茶醒醒神儿:“所以,算起来,我只是比较幸运,被他们家选中了而已。”

    三姐听罢叹气的更加厉害:“这些东西我们都知道,就是担心咱们家给不了你底气,让你在姜家人面前受欺负,咱们也只能干着急。”

    这年头,别说女子出嫁从夫的话,那只是针对女子是弱势一方说的,若是男方处于弱势地位,一样会很尴尬,被岳家呼来喝去,活的像个上门女婿。

    锦绣洒然一笑:“三姐,人的底气是自己给的,只有内心足够强大坚定的人,才能从容不迫,如若自己立不起来,就算我是皇帝的儿子,也一样在大臣面前唯唯诺诺委曲求全。”

    锦绣起身对三姐道:“天色这般晚了,你和姐夫赶快去休息吧,有什么事咱们明天再说。何况我们几人今儿忙了一天,现下困得都睁不开眼了!

    想想这后面的事儿还多着呢,哪有空去想这些已经发生无力改变的事啊?”

    三姐无奈,又叹了口气,跟着三姐夫离开。

    锦绣回到房间躺在床上后,心绪难平,又翻起身找出纸笔,坐在窗下给元老爷写信。

    信里将这些日子发生的事仔仔细细说了一遍,写完已经是一个时辰后,外面黑漆漆一片,伸手不见五指。

    锦绣看着厚厚一摞的信,忍不住笑了,认真将信装进信封,仔细封好,放在桌上。

    上床,这下投一沾枕头就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果然三人都有信寄回老家。

    锦绣感叹:“最近这段日子,感觉像是天天往家里寄信,爹怕是要被烦死了。”

    周文摇头:“要是能早些收到信,姑父才不会烦呢,要是这些信在路上耽搁些日子,前后脚到家里的话,希望姑父不要被这么多消息砸晕才好。”

    楚舟点头:“希望不要一起看到吧,否则受刺激太过,对老人家身体不好。”

    琼林宴过后,几人又急匆匆的聚了一次,还是在钟家院子里,几人搭起烧烤架,边吃边聊。

    这次是时丹阳先开口:“我的成绩,想留在京中是不可能了,但运作一下,找个偏远地区当个县令,还是有希望的,再说,我也想做出一番成绩,方才不辜负前半辈子辛苦所学。”

    这里除了锦绣,成绩最好的就要数楚舟了,但楚舟知道自己的斤两,和林如松那样朝中有人的完全没得比,索性他心态十分平和,想得开,人也稳重。

    “我也是如此打算,刚好那晚在琼林宴上和吏部一位大人聊得十分投缘,他说南边刚好有县令要致仕了,若是我能吃苦,不嫌弃地方偏院的话,可以帮我推荐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