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蚕丝被果然比棉被好盖。

    楚沁当即试了试,蚕丝被盖在身上只觉得恍若无物。

    她笑眯眯地把被子收起来,不过被子被晒一天,得晾凉后才能放到木箱。

    这段时间她不仅打个橱柜,更打了好几个木箱。

    箱子是樟木箱,木头散发着一股味儿,最能防虫防蛀,楚沁家的棉被都是放在这种木箱里。

    不过因为打橱柜又打木箱,还有制作后山丘木棚的关系,她家里木头存货一下子少了许多,楚沁琢磨着哪天上山去找木头呢。

    她前段时间在山里发现几棵杉木,在她看来就特别适合做木梁。

    正把被子放好,门口传来敲门声。

    “楚沁在家吗?”

    是杨小舅。

    “在呢!”楚沁把木箱抬到床尾衣柜旁的大木架子上去,把空间里的鸡蛋挪一部分到角落处的竹筐中,带着疑惑走到院子里。

    她道:“小舅你是来拿鸡蛋的吗?”

    拿下门闩把门打开,却看到杨小舅手上拎着一大袋的东西。

    楚沁眼睛瞬间瞪大:“是大表哥寄来的东西对吧!”

    杨小舅把东西放下,摸了摸额头上的汗:“可不吗,你表哥这回给你寄了啥东西,差点没重死我。”

    楚沁笑笑:“海货和糯米,辛苦小舅你了。你先等等,干脆把鸡蛋也给带走吧。”

    杨小舅点点头:“行。”

    说着进院,然后就看见院里摆着各种各样的工具。

    他一打眼儿就瞧出来了:“你刚刚是在做被子呢?”

    楚沁来到堂屋给他倒水:“我前些日子不是在养蚕吗,现在养完了,这两天就用存的蚕茧做了床蚕丝被。”

    杨小舅被惊讶到,眼里透着点不可置信:“你自己养自己种的,老天爷,你这是养了多久才能养到一床的被子。”

    他稍微有点恍惚了。

    不是,做被子这么容易的吗?

    要晓得如今哪户人家不是为了床被子攒个几年棉花的,有些人家十多岁的孩子还跟父母睡一床就是因为没棉花。

    楚沁其实也觉得有些奇怪。

    但她观察来观察去,觉得问题出自她家桑叶那边。

    自家桑叶养出的蚕质量奇高,而且不容易把蚕养死。

    再者桑叶采了又会长,一茬一茬的跟韭菜没两样,楚沁自从开始养蚕就没停过,一直养到现在也就刚好凑出床被子。

    她这段日子还挺怕自家桑叶的秘密被人发觉的,因为采了又长,期间相隔的时间还短。也就是楚沁后山丘上有几棵野桑树,且平白无故没人想到这一层,这才无人发觉。

    楚沁笑笑道:“从去年秋天开始的,冬天也在养,养到现在。”

    杨小舅:“冬天也在养?”

    楚沁把水杯放他旁边:“对啊,我在入冬前有存桑叶。”

    说完不等他思考,就说道:“小舅你来搬鸡蛋吧,我凑了500个。”

    听说边推门来到卧室,把角落的两筐鸡蛋给拉出来,拉到门槛边上。

    杨小舅不仅对楚沁服了,对楚沁家的鸡也服了。

    他就没见过这么会下蛋的鸡!

    要晓得他每个月都会来找楚沁拉鸡蛋,楚沁每个月都会给他800个鸡蛋。

    也就是说她家的鸡几乎都能一天一个蛋,时不时两天一个。

    就算两天一个也是厉害得紧啊。

    更何况楚沁家的鸡蛋还大,是真的大,有时候一个能比人家两个。

    再加上她家鸡蛋不知怎么搞的实在新鲜,所以楚沁牌鸡蛋在市面上特别受欢迎。

    哦不,压根都流传不到市面上。往往他还没把鸡蛋拿到手,就有熟客在不停询问不停催促了。

    等他取到鸡蛋时不出三天就能被分割得一干二净。

    他还有限购呢!一人只能买30个,否则压根不够分的。

    于是杨小舅这会儿看到鸡蛋就跟看到金子似的,赶紧上前和楚沁一同抬。

    小心翼翼地把装满鸡蛋的竹筐抬出来,然后道:“距离我上回来还没半个月,你这又凑出500个了。这要是让你养500只鸡,你一个月不得有上万颗鸡蛋。”

    楚沁“切”了声:“少算了,得一万五呢。”

    杨小舅仔细算算,点点头。

    他觉得楚沁也算是生错了年代,换在能自己做生意的时候,她很可能成为个养鸡大王。

    当然了,也有可能是养猪大王。

    杨小舅把鸡蛋运走,他今天是赶车来的,很是好运。

    从小路离开高树村,沿着村口的路往静水庄而去,再没想起楚沁家蚕丝被的事。

    楚沁又解决一部分鸡蛋也是松了口气。

    天晓得她每个月得到的不是八九百颗鸡蛋,而是整整1100多颗蛋。

    因为怕给多了惹人怀疑,楚沁就在空间中存下一部分。

    存着存着,现在空间里得有一千颗左右的鸡蛋,她就是吃一年都吃不完。

    天气逐渐炎热。

    楚沁摸出个规律来了,端午节前的短袖是万万不能收起来的,因为天气会反复无常。

    今天突飞猛进突破30度,明儿就能一路下跌来到二十度。

    可端午过后,长袖就能收了。

    不仅如此,楚沁还把草席拿了出来,用于代替棉床褥。

    其实她是想做床竹席的,不过楚沁暂且没学会竹席的制作方法,只能再学学。

    端午那天,其实没啥热闹的。

    因为前几年接连的灾荒使得几乎所有人家都掏空了家底,哪里还有那粮食做粽子吃呢。

    连粽叶都没有。

    不过大家也没敷衍,都摘了艾草菖蒲挂在自家门框边。

    楚沁也跟着挂了,说是艾草菖蒲能驱赶蚊虫,还附带些吉祥的寓意。

    有过三年灾荒的人最需要吉祥。

    端午蚊虫生,那些蛇也陆陆续续出来了。

    楚沁在自家附近就抓到过两条蛇,不知怎的今年蛇比往年出现得要频繁。

    据说前几天早晨知青赶着车带着村里小孩去隔壁静水庄上学时就遇上蛇,两知青不敢动呢,最终还是村里小孩用木棍把蛇给打死。

    打完后学也不上了,抓着蛇就匆匆跑回家喊着要吃蛇肉。

    本以为这只是偶然事件,可傍晚放学回家时又遇到蛇。

    一天遇到两回这可真是偶然中的偶然了,但大部分人都觉得是闹蛇灾。

    最终还是韩队长带着人上山抓蛇,抓了20来条后村里的蛇才渐渐减少。

    楚沁其实也挺怵的。

    不怵蛇,但是怵在家里出现的蛇。

    她拿着蛇嘀咕两句,花半天时间把家附近敲敲打打巡逻一遍没再找到蛇后才微微放心。

    毕竟谁也怕睡觉睡得好好的,忽然来条蛇从孔洞中爬到你床上对吧。

    农村嘛,谁家屋子每个缝隙和孔洞的。

    楚沁陆陆续续在家附近种植了许多驱蛇和驱虫的草,也不晓得有没用,一股脑儿都给种了去。

    纪竟遥得知后给她找了许多种子来,又移栽不少苗苗来。

    也不晓得这些他是打哪儿找的,难不成是山中?

    说不感动不可能,穿越五六年,楚沁再不复原来那般感情淡漠,毕竟她是活生生的人又不是机器。

    楚沁也认识到纪竟遥的“用心险恶”,明晃晃的温水煮青蛙啊。

    隔三差五来,不给你添麻烦,还会给你添便利。你提出的要求人家从不拒绝,也从不会因为你对他态度渐渐好转而得寸进尺。

    这种人,是以无比温和的态度进入你生活的,是和风细雨,是润物细无声。

    —

    天气越来越热了,蝉鸣声吵得楚沁必须要隔三差五把它们抓了油炸吃才行。

    又到能捉泥鳅的季节,楚沁最近家里的饭桌上总是能出现以泥鳅为主食的菜。

    不管是豆腐焖泥鳅,还是炸泥鳅,或者红烧泥鳅……总之被她做出花来。楚沁经常光顾的那条沟渠里的泥鳅都快要被她吃绝种了。

    楚沁连吃一个多月的泥鳅,活生生把泥鳅这般好的东西吃腻。

    不过这也使得她空间里的猪肉猪骨头几乎没动过,即使是农忙时候,有泥鳅顶着她也没瘦半两。

    菜籽早已经收完。

    今年菜籽质量恢复到几年前的模样,据说刚把菜籽送上去,没两天供销社中就再度出现菜籽油。

    还不等他们生产队的队员去买呢,不到半天的时间就被县城里的人买光了。

    楚沁家里的菜籽油和花生油也用个精光,只能继续熬猪油吃。

    她家用油厉害,好在去年年末补充了好些肥得溢油的猪肉,这才似的她尚有油可使。

    菜籽收割完,就轮到拾掇稻谷,同时在菜籽地上种地瓜和辣椒。

    总之又是月复一月的忙活,只是经过前几年的挨饿,与明明收获可期,却在关键时候被毁的绝望,村民们恨不得这种忙碌的日子能长长久久呢。

    村民们边忙碌边战战兢兢地注意天气,生怕它又抽风。

    只是等到稻谷收割,谷子都晒完入库后大家才彻底松口气。

    这算是过去了吧?

    应该是过去了吧。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楚沁再度开启了她的囤囤囤节奏。

    这日,因稻谷入库,而地瓜还得过几日才能开挖,于是韩队长大手一挥终于同意给村民们放三天的假了。

    楚沁也终于找到能上山的时间,她还等着去山里砍木头呢,她得多砍些晒完囤着等盖房子。

    当地盖房的木梁多少用杉木,楚沁现在家里的房梁就是杉木,可见杉木质量确实不错,毕竟她家这座老屋可是历经三代人不倒的。

    楚沁来到一处叫虎头岭的地方,这地方和清泉峰一般,鲜少有人来。

    不过这里倒是没听说过有什么大型野物,楚沁便同样极少踏足。

    从她家后山出发,绕过清泉峰的外围,在早上将近一小时的时间就能到达虎头岭。

    路上,楚沁碰见不少村民,皆依靠灵敏的身形,在他们发现自己之前快速躲过了。

    虎头岭就是个大型的林子,里头瞧着什么树都有,甚至还能看到好几棵不知多少个百年的香樟树。

    楚沁看的眼馋。

    但自小在山林里生长的楚沁最懂不是什么树都能砍的,她爷爷就曾说过,这种长寿树有灵性。像这种活了几百年还郁郁葱葱的树木,你砍了说不准得倒大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