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作者有话十一)难药迟迟经过一个又一个城镇,有的荒废有的依旧繁华。她在每处仔细描述华煅相貌,打听他的下落,然后又重新启程赶往下一个。

    在城镇与城镇之间,她在荒野或者山林间露宿。大多数时候,极目望去,方圆百里之间没有一点灯火,只有远处盘旋呼啸的风,还有头顶圆了又缺,缺了又圆的月亮。

    有时她一时兴起,跳下马来,踩着草尖向前疾奔。长草在她足底轻轻起伏,如涟漪般散开。马儿乖巧,紧紧跟随。

    马蹄声答答在耳边,她张开双臂任风鼓荡衣袖,仿佛展翅飞翔,又纵声长啸。尽兴之后刹住脚步,环顾四周,山岭河流原野依旧静默。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少女握剑而立,轻声而吟: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若飞鸟从空中掠过,常常会看见枯树之下,篝火已快熄灭,白衣少女仰面而躺,一动不动的注视着夜空。

    偶尔她会想起那个晨曦初露的荒山古寺外那片刻的意外。意外的达成谅解,意外的倾心交付。

    她仍有她的固执,他仍有他的身不由己,可是彼此的心意与立场,却无须再做解释。她原以为这一刻永不会来临,或者即使来临,也是生离死别之际。然而这一路长风冷月,寒暖于心,最痛之时不是听闻噩耗,却是午夜梦回,听见清越的钟鼓声响彻夜空,前尘往事纷至沓来。

    不思量,自难忘。

    更多时候,她的思绪会飘到极远处。父亲曾经说过,如果往东一直一直走,会看到天涯海角。

    那里是深不见底的沟壑,你若不怕头晕,趴在那里往下瞧去,会看见万千星辰在深渊的最底流动。那便是星之海洋了。那海洋中全是星蚌,如同普通蚌壳,却要大上千千万万倍。星沙落入其中,这星蚌便开始如孕育珍珠一般孕育星子,那星子越长越大,终有一日包不住了,星蚌便张开蚌壳,将它吐出。星子一边吸取海水中的莹华,同时顺着星海的潮汐缓缓往北漂动,到了天涯便顺着银河流上天际。

    若不是每夜观望,几乎难以察觉头顶银河在缓缓流动。

    父亲说过,蚌壳孕育珍珠的过程极是痛苦。在体内将伤疤慢慢磨砺,终有一日绽放光华。那么每一颗星子的出现,又是怎样铭心刻骨的痛过?

    银河之上会不会有仙人划桂舟摇兰棹而歌?

    天上仙人自可洞察凡间万事。那么此刻在那极远极远的星辰之间,会不会正有仙人指点而笑,笑世间有个傻得不得了的女子,正妄图参透她渺小而一瞬即逝的命运?

    是她任性错误不小心打开了壳才让沙砾落了进来,还是或迟或早总会生?

    是张开蚌壳那一刹那的惊人璀璨值得毕生追求,还是在河底安静吐吸的日子最是珍贵?

    是勘透世情淡泊无求为至上之境,还是用尽心血喜极怒极哀极乐极方是这短短数十载之意义?

    迟迟翻了个身睡去,朦胧间似乎看见骆何正笑眯眯的摸着她的顶道:“笨丫头你长大啦。”

    她来到鲁州境内。依稀记得赵靖说过鲁州有小股叛军作乱,后来被朝廷平定。她进了客栈,见客栈颇为冷清,来往商旅甚少,心知普通百姓若是背井离乡逃难哪有闲钱住客栈。于是转身到路边买面吃。

    迟迟点了一碗面拿起筷子正要吃,只觉浑身有些不自在。抬起头来,见对面一个七八岁女童正一眨不眨的盯着这边,看的却不是自己,而是自己面前那碗面。女童依偎在一女子身边,女子怀里还坐着一个三四岁男孩。那女子只买了一碗面,一口喂给幼儿,一口喂给女童,自己却碰都没碰。女童已然懂事,直说自己已经饱了,眼睛却克制不住看着迟迟的面。那女子醒觉,尴尬的对迟迟笑笑。

    迟迟叹了一口气,又叫了两碗面,推了过去:“小妹妹,姐姐请你吃面条。”那女子涨红了脸,待要推辞,却听迟迟又道:“大姐别客气啦。出门在外,相逢是缘。我也只有请你们吃面的缘分。”说着微微一笑。

    那女子默然片刻,说了声多谢。小女孩早吞了一次次口水,母亲方允了,她抓起筷子便埋头猛吃。

    两人吃着吃着攀谈起来,原来女子从鲁州北面过来,说到乱世惨状,不免唏嘘。

    女子抚着女童的头顶道:“我们也算是幸运的了。邻县上有人作乱,却到我们那里搜掳财物粮食。我们几户人家都已家徒四壁,还有幼儿要养活,是以不从,惹恼了那帮贼党,便要杀人。我吓得傻了,连连求饶,心想财物粮食他们要就拿去便是。哪知他们,他们竟得寸进尺,要胁迫了我们几名女子而去。我家相公同他们争执,被他们乱棍打伤。”

    “突然有位仙人从天而降,我定睛看去,原来是位和尚大师。我还没有瞧清楚,那二十余名贼子便被卸了手中棍棒,吓得四散逃窜。这大师一定是从天上下凡的,年纪极轻,容貌姿态都绝对不会是尘世中人,白色僧袍一尘不染,手上还捧着一颗这样大的珠子,会光,会自己动,好看得不得了呢。”

    “大师跟我们说‘今日走了一批,明日还会再来。’既得保存性命,我们几户人家便收拾了东西,到南面来避上一避。大师一路跟随,风餐露宿,又为我相公疗伤,护送我们到了这里方离去。我家相公现在城外庙中休息,我带着孩子出来吃东西。”

    女子见迟迟一动不动神色恍惚,便不好意思起来:“拉杂说了这么多,叫姑娘见笑了。”迟迟回过神来,勉强笑道:“哪里话。”想想又掏出一些碎银偷偷塞过去:“给孩子和他们爹爹都买点吃的吧。”不待那女子推辞,已然离去。

    虽已初春,城外依旧衰草连天,景色萧瑟。

    白衣少年僧侣面东闭目而坐,背篓放在一边,右手敲着木鱼,一声声清脆悠扬。左手摊开,一枚珠子在掌上起起伏伏,吞吐光华。

    脚步声近了,少年僧侣仿似未闻。直到那人站在他面前喂了一声,方缓缓睁眼,迎上少女的目光。他神色平和,眼眸如黑色玉石温润。

    迟迟微微一笑:“大师,很久不见了。”无悟念了声佛号,道:“女施主别来无恙?”迟迟点了点头:“不算好,也不算坏。”

    她蹲下(禁止)子,注视他手里的观影琉璃珠。光芒笼罩的珠子内里却是一团黑沉乌云,她的视线好像透过那乌云穿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嘴角笑意里不知是无奈,是感叹,还是凄凉。

    过了片刻她道:“此番前来,乃是有求于大师。我想找寻一个人的下落,我甚至不知他的生死。他叫华煅。你应该认得这位华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