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十二)

    没有一丝的风,蝉声单调的回响在静止的空气中,与背上手臂那种又湿又粘的感觉一样挥之不去。

    茶寮挤满了人,扶老携幼的比比皆是,坐不下就站在檐下阴凉处大口大口的捧着茶喝。这样的天气,多说一句话都觉吃力。

    突然惊叫声传来:“有人晕倒了。”众人连忙往过去,只见那边树荫下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直挺挺的躺在地上。茶寮边上本来坐了个大夫,年纪甚轻,听见叫嚷,转头一看,立刻起身过去。蹲下去仔细观察那男子脸色,又把了把脉,方道:“不碍事,中了暑气而已。”说着自怀中掏出一瓶药,取出一枚药丸,塞到那人嘴里。那大夫身后有两名跟班,其中一个递了茶水过去,大夫一手托起那男子头部,将水送入那人口中。不一会,那男子就醒转过来,眼神仍是懵懂,气息也急促,大夫将他的头靠在树上,温言道:“休息一会就没事了。”

    众人见他药丸果有奇效,开始另眼相看。方才见到这位大夫,年纪轻轻,神情中微有倨傲,还有两个随从和一个不知是何身份的少年跟在一侧,阵仗不小,众人心中不免暗自嘀咕,此刻见他似乎还甚有本事,倒觉得这阵仗也是理所当然。

    大夫救治之时,那少年没有跟过去,咕咚咕咚喝了三大碗茶才抬头。那大夫走回来,少年清脆的叫了声“表哥。”然后咕咕偷笑,压低了嗓子对那大夫道:“想不到你还真能治人。”他脸色黝黑,声音粗嘎,然而那样一双眼睛,不是迟迟是谁?

    华煅亦低声回答道:“我粗通医术,这点小毛病能难得倒我?何况,别的我不在行,对付暑气可是极有一手。那人运气好,他吃下的药丸乃是太医开给我的随身常带之药。”迟迟想起华煅的毛病,不由道:“你自己呢?会不会受不了?”华煅擦了把汗,微微一笑:“还好。如今逃命要紧,竟想不起怕热来了。”迟迟伸手摸他脉搏,轻轻皱眉:“你可不要硬撑。”

    正说话间,听见有人正跟人聊天道:“幸好我走得巧,我下午离开泊岩,晚上叛军就围城。如今想起,当真后怕。”另一人道:“老兄你运气确实不错。我听说泊岩城内万名百姓,死了好几千呢。”迟迟的手微微一颤,不由更加专注的转头细听。

    “唉,想不到泊岩如此不堪一击,不到两日就被攻陷。”

    “素央大军都顶不住,泊岩又如何能守?我听说,廖云廖将军神秘遇刺,素央军心大乱,城中哗变,叛军一夜之间就悄悄占了城。”

    此话一出,众人皆惊:“你说的,可是朝廷二十万大军统帅廖云廖将军?”

    “可不正是他。咱们得快点赶路,早早达到松城,否则叛军追来如何是好?”

    众人惊惶,顾不得疲劳与酷暑,纷纷起身,片刻间便走得干干净净。连那茶寮的老板都苍白了脸,忙着到后面收拾东西去。

    迟迟与华煅坐在那里,眼睁睁看着众人面如土色的离去,各自感慨。

    “廖云既死,不知朝廷会派谁来平乱。”华煅沉吟,“寇青粗率鲁莽,段坚志大才疏,刘英刚愎自负,都不是良将。屈海风一死,胡姜再无名将,只除了……”

    迟迟听他提起屈海风,只觉耳熟,又听他话没讲完,想也不想就问道:“只除了什么?”

    华煅一笑继续说道:“只除了赵靖。此人将才不在屈海风之下。可惜他身在悠州,只听命于悠王一人。”他停下来,“迟迟,不要这样猛喝水,当心呛到。”迟迟勉强一笑,问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既是胡姜之民,为什么只听命于悠王一人呢?”华煅沉默,过了半晌方道:“先皇送当年还是皇子的悠王前往悠州之时,曾经明谕,除非悠州谋反,否则陛下自己也不可干涉悠州事务,朝廷也不得向悠州征税。”

    迟迟点头:“先皇果然很疼爱这个皇子。”华煅低头喝茶,然后才缓缓道:“很多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当时的悠州,贫瘠寒冷,又有花苏国虎视耽耽,岂可同今日之悠州相比。”他转了个话题道,“无论如何,金州之乱不是一时可以平息。方才那人说的有理,我们快快赶路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