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先生说的是,朕确实有些心急了。”

    李世民十分诚恳的认了错。

    如果是别人对他说“不要好高骛远”,李世民绝对会喷对方一脸,但说这句话的人是韦安平。

    论高度,整个大唐都没人比先生站得更高!

    论眼光,整个大唐都没人比先生看得更远!

    认错之后,李世民开始虚心求教:“请问先生,这些基础科技该如何发展呢?”

    “这个,恐怕一时说不清楚。”

    韦安平摇头苦笑。

    后世的科技发展和突破,其实都是顶尖科学家和精英们引领的,但这些顶尖科学家和精英们又不是地里长出来的,需要有浓厚的科学氛围和庞大的受教育人群,才有可能培养出顶尖科学家。

    大唐并不缺人才,但缺少科学氛围,以及大量的受教育人群。

    说人话,就是读书人太少了!

    为什么读书人少?

    一是知识垄断,士族门阀垄断了知识,也垄断了学习知识的资格。

    二是生产力落后,百姓吃都吃不饱,哪来的精力读书?

    三是思想问题,百姓并没有意识到知识的用处。

    四是上升通道的问题,也就是学了知识后,没办法改变现状。

    换句话说,就是有才能,也不一定能当官,因为朝廷的官位都被士族门阀垄断了,除非加入他们,成为士族门阀的狗腿子。

    但那也要人家愿意要你!

    四大问题,两个都跟士族门阀有关,这也是韦安平一直要打压士族门阀的原因。

    另外,生产力落后,其实不算大问题,因为迟早能解决。

    至于思想方面……这个还真有办法解决。

    “陛下,我觉得想要发展科技,首先就要提高读书人的地位。”韦安平很快说道。

    “怎么提高?”李世民问道。

    “先从思想入手,让百姓们意识到读书真的有用,真的能改变命运。”

    “哦?”

    “比如陛下写首诗。”

    “什么诗,劝学诗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有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韦安平张口就来。

    “这……”

    听完这四句诗,李世民陷入了长久的沉思当中。

    四句诗虽然简单,意思也十分直白,但其中的含义,却十分值得深思。

    如果这诗是普通人写的,那么它就是一首普通的劝学诗,但如果是帝王所写,那就是帝王对于读书人的承诺。

    意思也很简单:你们只要努力读书,然后为我效命,就有吃不完的粮食,就有黄金屋,就有美女。

    只要刻苦读书,一切功名、富贵、华屋、美人等,你想要的都可从我这里得到。

    “先生这四句诗,果然厉害无比啊!”

    想通之后,李世民佩服不已,这四句诗一出,天下人恐怕立刻疯了一样去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