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故事发生在明朝洪武年间,在荆州府的管辖范围内有一个名叫淑里村的地方,村子里有一个名叫李铁生的小伙子,如今已到既冠之年可还是一事无成,每日守着家中几亩薄田在地里刨食,也正因为如此家中日子过得十分贫穷,身边的同龄人一个接一个都娶妻生子,而他至今连个上门说媒的人都没有。

    可能有人会说李铁生一定是个好吃懒做的人,不然去城里打工一年下来也能攒下不少钱,其实不然,李铁生非但不懒惰,反而还是一个非常勤劳且孝顺的人。

    他之所以没有像村里其他青年那样外出打工,那是因为他父亲前些年上山砍柴的时候一不小心失足从山上摔了下来,摔断了一条腿,地里的一些重活根本就没有办法干。而她母亲不幸患上了严重的肺病也失去了劳动能力,李铁生就是为了方便照顾父母,所以才一直留在家中守着那一亩三分地生活,而不是去城里讨生活。

    二位老人看着别人家的孩子陆陆续续都已成家立业,可是自己的儿子已经二十多了还没能讨上媳妇,老两口是看眼里急在心中总是自责不已,如果不这几年自己拖累的儿子,不然儿子也可以像别人那样进城打工。

    虽说儿子没有念过书,但靠着那股勤快劲,就算给别人做帮工,或者给财主家当个长工,这么几年下来再不济也能挣下一个娶媳妇的钱。

    可是李铁生却不怎么想,他觉得人生一世,很多事情都没有办法做到两全其美,两者之间只能选择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去做。娶妻生子固然重要,可是让他将体弱多病的父母留在家中不管,这种事情他说什么也做不出来。

    村里人对此也是众说纷纭,有人佩服李铁生的孝顺,但是也有人觉得他太过于迂腐。村子里有很多像李铁生父母这般身体状况不好的老人,这些老人孤苦无依,孩子们都跑去城里打工挣钱,留下年迈体衰的老人在家孤苦无依没人照顾。这些老人不知道有多羡慕李铁生的父母有个好儿子,毕竟养儿防老这件事早已在人们都心里生根发芽了。

    村里还有一些这几年一直在城里打工,家里条件也慢慢地富裕起来的一些年轻人,这些人就觉得李铁生脑子太迂腐了,只有有钱才能娶妻生子,将来才能更好地孝顺父母。总之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虽然李铁生从来没有因为娶不上媳妇这事着急上火,可是李老汉看着儿子年龄一年比一年大,最近一段时间更是急得晚上都睡不着觉。

    就因为前不久有一个名叫王小虎的年轻人回到村子,他和李铁生的年纪相仿,而且从小父母双亡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按理来说王小虎这种情况比他们家更加不如。

    可是王小虎这个人性子比较野,十几岁的时候就跟着村里人外出打工,一走就是七八年,从那以后音讯全无,起先人们都以为他早已客死他乡。

    可就在前不久王小虎却突然回来了,而且还带回来很多银子。回来之后王小虎盖了好几间房子,还托人说了一门亲事,而且新媳妇也是相当的漂亮,后来李老汉才听说,王小虎这些年在外面闯荡挣了不少银子。

    这几天李老汉就在为这件事一直发愁,他不想再拖累儿子了,想让他去外面闯荡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可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劝说儿子,就在他为此一筹莫展的时候与他失联二十几年的弟弟李福安却突然回到了家中。

    李老汉与李福安是一奶同胞的亲兄弟,只不过李福安出生的时候李老汉已经有十三岁了。

    就在二十多年前,原本亲如手足的兄弟俩竟然为了一点家产反目成仇,弟弟李福安一气之下便离家出走,临走之前还对李老汉放下了狠话,“如果有朝一日我发达了,一定会回来找你算账。”

    从那之后这个弟弟便杳无音讯,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消失许久的弟弟突然回到家中,李老汉的心里是既高兴又有些害怕。

    高兴的是失踪多年的弟弟终于回来了,当年自己年轻气盛不懂事,竟然为了那点身外之物和弟弟闹成那样,这些年每次想到弟弟他都觉得羞愧难道。

    可是李老汉心里也在害怕,因为当年弟弟离家出走之前放下的狠话始终他在耳边回荡,如今弟弟突然回来,不知道是不是回来找他秋后算账的。

    就在李老汉愣神的时候,就见李福安突然将手中的包裹丢在地上,然后直接跑过去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抱着李老汉的腿痛哭流涕地说道:“哥,以前都是弟弟的不对,这些年你过得好吗?”

    李老汉心里想过无数次与弟弟见面的场景,可却没想到弟弟竟然会不计前嫌来了这么一出,心情激动的李老汉当即便抱住弟弟痛哭起来,诉说起这些年的思弟之情。

    李老汉抹了一把脸上的泪水,哽咽地说道:“福安啊,当年都是我这个哥哥做的不对,年轻气盛不懂得让着弟弟你,这些年每次回想起当年的事情我的后悔不已,弟啊……你能原谅我吗?”

    “大哥,当年的事情怎么可能怪你呀?都怪我太贪心了,当年父母将祖宅留给了我,可是我还不知足,竟然想着要你新盖的房子,完全没有考虑你要娶媳妇的事情,这些年我也是非常自责。”弟弟李福安也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道。

    “既然你早就原谅我了,为什么二十多年却不曾回来?”李老汉疑惑地问道。

    李福安叹了一口气说道:“不瞒大哥说,这些年我无时无刻不想着回来与哥哥认错团圆,可有些事情真的是身不由己呀!弟弟这些年在外面经历了很多事情,容弟弟一会儿慢慢与你说吧!”

    李老汉听后连忙帮弟弟拿起包裹,拉着李福安的手一起回到了屋里。

    等二人坐下之后,李福安便将自己这二十多年在外面经历的事情给哥哥嫂嫂讲述了一遍,其中自然有他这些年在外面吃过的苦,受过累。

    听完弟弟这些年在外闯荡的经历之后,李老汉又是高兴又是心酸,心酸的是他没有想到弟弟这些年过得如此艰辛,不过还好最后终于让他闯荡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也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这时李福安话锋突然一转,语重心长地说道:“大哥嫂嫂,我这次回来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让侄子他跟着我一起回城里,一来可以跟着我学习一门手艺,将来不管怎么样也算是有一技之长,二呢也能跟着我多挣些银子不是?”

    这些年我虽然挣了一些银子,可惜到现在还没有成家,铁生侄儿可是咱老李家的独苗,不管怎么样,总得快点给他娶个媳妇,好让他给咱老李家开枝散叶是吧!”

    李母张氏听后高兴地说道:“他叔,这样就太好了。我们早就想着让他去外面闯荡闯荡,可这孩子心眼实诚不放心我和你哥,始终不肯去。等会他回来了,你可得帮我们好好劝劝他。”

    李老汉也在一旁附和道:“他叔,铁生这孩子心气重,是个孝顺的孩子。他现在下地干活去了,看着时辰也差不多该回来了,等他回来后你可得帮我和你嫂子好好说说他。你刚才说的那个木匠手艺我看行,这门手艺要是学好了,将来就不愁吃喝了。”

    就在这时院门突然被人推开,李老汉一听连忙说道:“看样子是铁生回来了。”说着便起身出了屋。

    李老汉出屋后径直来到李铁生的面前,神情严肃地说道:“铁生,你还记不记我曾和你说起过,你还有一个叔叔?”李铁生听后点了点头回道:“记得,怎么了?”

    李老汉继续说道:“今天你叔他回来了,现在就在屋里。这些年你叔在外闯荡学会了一门木匠手艺,靠着这门手艺挣了不少钱。他今日回来就是想带着你一起走,他说要将木匠手艺传授给你,并教你如何在城里挣钱。我和你娘商量过了都同意了你去。”

    说罢边拉着儿子往屋里走去,快到门口的时候李老汉突然停住脚步,转身说道:“一会进屋后你就给你叔磕个头,就算是你们叔侄相认了,到时候不管你叔说什么你就听着,千万不要犯浑知道了吗?爹娘没有本事帮不了你什么,你要是想以后的日子过得衣食无忧,就得依靠你叔他了。明白吗?”李老汉担心儿子犯浑,在进屋前又嘱咐了一遍才放心。

    平时家里几乎见不到肉的餐桌上,今天为了招待李福安竟然将家里的老母鸡都给炖了,要知道就算是过年的时候李老汉都没有舍得杀。

    这顿饭爷三喝了不少酒,席间也说了很多事情。最后李福安终于说起了让李铁生跟他一起进城学艺的事情,为了让李铁生可以放心父母的生活,李福安还专门掏出十两银子交给了哥嫂,让侄子不必担心哥嫂的生活。

    李福安说自己店里的生意实在太忙,无法在家里久待。

    于是第二天吃过早饭之后,李福安便带着李铁生离开了村子,一同回到了城里。

    进城之后,李铁生跟随叔叔来到了他的木工作坊,店铺不算很大一共有两层,一楼是平时干活的地方,二楼是用来居住的。

    来到城里的第一天,李铁生刚刚安顿好行李,李福安就将他叫到楼下,迫不及待地开始传授他一些最基本的木匠手艺。

    李铁生怎么也没有想到,来到城里的第一天叔叔就开始传授他木匠手艺,李铁生也许天生就是干木匠的料,短短七日他便将那些基础的东西全部学会了。

    就连李福安都感到惊讶不已,夸他是个好苗子,之后李铁生又练习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李福安便开始带着他一起出工,去人家里打造家具木器。

    每次出工干活的时候,李铁生都会非常地用心学习,做任何事情都是尽心尽力不敢有一丝懈怠,在他不懈的努力下,又用了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他便可以独自一人打造一些家具和寻常物件,也算是可以接单挣钱了。

    李福安为了让李铁生没有后顾之忧继续努力便许诺他,以后出工挣到的工钱都会分他一半,为了让李铁生放心,他居然还专门准备了一份文书,将分钱的事情白纸黑字写了下来,说什么亲兄弟明算账,就算是叔侄也不能马虎,并且还让他在文书上面签字画押,李福安的这一举动让身为侄儿的李铁生心中十分感动。

    也许是李铁生天生就有吃木匠这行饭的天赋,又或者是因为李福安给出的许诺起了作用,之后的日子李铁生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里便一门心思全部放在了提升木匠技艺这方面了。

    也就是一年的时间,李铁生的手艺已经到了青出于蓝而远胜于蓝的地步,很多就连李福安都无法做出来的木器,到了李铁生的手里都可以轻而易举的完成。

    就在李铁生以为自己的好日子快要到来的时候,他叔叔李福安那边却突然出现了一些变故。

    自从李福安开始传授他木匠手艺的时候,就总是不停地督促他说:“咱们干木匠这行的就得勤加练习才行。”于是每次外出干活的时候都是叔叔亲自带着他一起。

    如今李铁生已经学艺有成,而且还是青出于蓝,可是他叔叔对他的态度却一改往常,以前有生意总是两个人一起去,挣到的钱也会二一添作五叔侄俩平分。

    可是现在叔叔竟然把店里的所有活全部交给了他去做,对于这些李铁生起先也没有在意,毕竟自己一身的木匠手艺都是叔叔传授的,多干点活也没什么,再说了也可以借此多磨练一下自己的技艺。

    直到后面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李铁生对这位叔叔的做法产生了怀疑,之前明明已经说好了挣到的钱叔侄俩平分,可如今自己承包了店里的所有活不说,挣到的钱却从之前的五成变成了三成,活多干了不说,挣到的钱却变得越来越少,可是他的这位叔叔非但不满足,反而有时还会从他这里拿些银子去用,这让他不得不怀疑这位叔叔并不像自己平时看到的那样简单。

    虽然他们的店铺不是很大,但是一个月下来少说也有二三十两的收入,要知道一个普通百姓家里一年的收入也不过如此,可就算这样叔叔却还要从他这里拿钱,为了搞搞清楚叔叔为何要向自己拿钱这事,李铁生借口说是出去做工实则是躲在暗处偷偷盯着叔叔的行踪。

    就此李铁生在暗中整整地盯了一天,这一天下来叔叔的种种行为让他大吃一惊,原来自己的叔叔竟然有那么多的爱好。原来李福安经常混迹烟柳之地,而且还有赌博的癖好,每天吃饭也是大鱼大肉好不快活,花出去的银子就像流水一般,难怪一个月二三十两的银子都不够花。

    这种快活似神仙的活法他从来都没有见过,在他的世界里,这种活法只有在小时候听过的戏文提起过。

    直到深夜,逍遥快活了一天李福安吐着酒气一步三晃地才慢悠悠地回来,李铁生是越想越生气便找叔叔去理论,他将自己白天看到的一切全部讲给了李福安听,希望他以后可以收敛一些。

    不承想李福安听完之后勃然大怒,直接抬手就给了李铁生一个大耳光,并且怒斥他忘恩负义,不好好干活竟然还背地里跟踪自己。

    李铁生心中十分委屈,连忙说道:“叔,侄儿不是想要管你,可是如果叔叔你每天都像今日这般花销,就算我干的活再多,也经不住您这样挥霍呀!如果叔叔不肯听侄儿的劝告,那我也只能出去单干了。”

    李福安听后不怒反笑,只见他从怀里掏出来一张文书,说道:“我的好侄儿,当初咱们可是白纸黑字地立过字据,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我传授你木匠手艺,你学成之后必须要给我免费打十年工,如果你敢离开我就拿着这份文书去衙门里告你。到时候你不但身败名裂,说不定还要蹲上几年大牢,你可要想清楚了。”

    看着叔叔手中的那份文书李铁生彻底是懵了,当初他还天真的以为,那就是叔叔为了让他安心专门签的一份君子协议,没想到那竟然是一张卖身契。都怪自己太信任这位叔叔了,还有就是自己豆大的字不识一个,不然也不会落入了有心之人的圈套。

    看着李铁生被自己吓得六神无主的样子,李福安脸色一变,又变成了那位和蔼可亲的长辈,他笑着说道:“我知道,你刚才的那些说都是为了我好,我向你保证,那些地方我以后尽量少去。而且你也可以放心,毕竟咱们叔侄一场我也不能真的让你白干,以后店里每个月都收入我都会拿出一成当作你的工钱。你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