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4、凯恩斯的案例启示。

    我们前文提过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他也是一位集中投资者。

    凯恩斯的持仓甚至比巴菲特还要集中,他的大资金都投在了两三家企业上,对此凯恩斯自己的解释是:“一个人如果将投资分散于自己不甚了解的企业上,或毫无根据的盲目自信上,并认为这样的方式可以控制风险,这种认识绝对是错误的。一个人的知识与经验都是有限的,在特定的期间里,我个人认为我只能对两三家企业具有充分的自信与把握。”

    这大爷真的很诚实,他意思就是他就只看得懂几家公司,其他的他不了解也看不懂,看不懂就没自信没把握,没把握的事情他就不参与。

    凯恩斯的投资逻辑是:

    (1)投资于经过认真挑选的对象,它们相对于真实和潜在的内在价值具有价格上的折扣,相对于同期的替代投资也具有更优的性价比。

    (2)坚定地持有选定之后的组合,风雨同舟,或许数年,直至它们的潜力释放,或有证据表明当初是

    (3)保持投资组合平衡性。尽管集中投资个股会隐含一系列风险,但不同的个股之间会做风险的对冲。

    上面这句话说得直白点可以总结为:认真选择、重视性价比、长期持有以及风险对冲。

    关于集中投资方式的“风险对冲”上雪要多提一下,如果我们去研究一些头部公募基金经理的持仓,我们会发现但凡是主动管理型基金经理,他们的前十大重仓股一般不会来自同一行业(指数基金和行业主题基金除外)。

    正是因为集中投资的波动会比较大,所以如果大家心态上扛不住这样的过山车,可以有意识的将重仓股分布于不同的行业,这样做的优点很明显,平滑波动,旱涝保收。

    虽然大部分的基金经理跑不赢指数,但也有少部分是真正的大神,只不过这些大神自己的投资组合并不是你们看到的他们公募基金里的持仓,他们有更高级的玩法,只不过这种高级的玩法他们不带着我们玩。

    为啥?

    不是人家吝啬,而是我们水平不行,带也带不动。

    大家可以看到,不是每个行业的优秀公司赚钱能力都相同,一旦横向比较,谁出色谁平庸一看就看得出来出来,有些行业里NO.1的公司还比不上另一个行业里NO.8的公司能赚钱。

    如果说持有优秀公司可以在长期带来更高的回报,尽管这些公司都来自于同一个行业,中途波动幅度大,基金经理中的高手也是愿意承担这样的高波动的。

    但现实情况是,国内公募和私募基金里的大部分资金不是基金经理自己的钱,而是基民的钱,如果这些基金又不是封闭式基金,那么基金盘子的大小完全根据基民的认知和情绪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