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卯正时分,延和帝神清气爽地来到奉和殿,准备早朝。

    此时,一班文武大臣早已于朝堂静候多时,此时见到皇帝陛下端坐于龙椅之上,都察院几位御史大人摩拳擦掌,准备力谏至尊收回成命。

    都察院官员入朝者六人,分别是左右都御使、左右副都御使、左右佥都御史,再往下,便不足四品,无有资格上朝临政。

    都察院六人中,左副都御使便是冯蕴的二叔,冯知增。

    因其前一晚由父亲叮咛嘱咐不许出头,遂告病闪遁;同样告病的还有左右都御使。

    早朝开始,一切都还正常,先有内阁辅臣上奏票拟之急件,延和帝捡要紧的事儿听了,指出几处有代表性的问题,让一干臣等讨论,其实也不过是走个过场,重要的事宜,早由内阁票之后,直递宣德殿;再有需要商议的方面,延和帝自会于议政阁召见诸位辅臣及一应重要官员。

    此刻早朝,不过是皇帝要明确地向朝堂、天下宣布一些重要事项的结果或者说是解决方法;朝臣们提出某些引起皇帝重视的问题……怪道延和帝曾和何皇后笑言,早朝不过是一个群臣较量的战场,之于内阁、议政阁,实无法相较。

    只是说是这么说,可延和帝每上十回朝,必有五六回是被气得暴走。

    因外廷多于内廷相连,仁寿宫太皇太后在永平朝为贵妃时,曾于陪都遭外夷围城,彼时城内,除英武卫不足万人相护外,一应随行官员皆为文臣。

    彼时,仁宗皇帝卧病于陪都行宫,贵妃文氏果断使计,命英武卫尽数护送仁宗暗夜出城;又令诸臣宫女内监与城中百姓配合,将一出空城计衍化巧用,拖延一个白昼,直到外夷强攻。

    守城之时,文贵妃一身戎装,佩剑弯弓,立于城头,连射夷旗并副首领二人,以振士气。

    贵妃带领城中诸人强守城门,防守、反攻,巧计连出,终于撑到左军都督领骁骑卫、龙虎卫,并镇守十三卫六万大军前来救驾。

    因护驾有功、又有护城之绩,文贵妃回京之日,仁宗擢升其为皇贵妃,统摄六宫。

    不久之后仁宗皇帝虽薨,然文皇贵妃母以子贵,一路从皇太后升至今时今日之太皇太后,位居尊贵已久,很有一批文臣武将相拥,其中不乏谦亲王在世时积累之人脉。

    因此,延和帝即位后,便着力削弱早朝之影响,使其形势大于实质。

    故而,在内阁辅臣上奏之后,其余大臣便垂首喏喏,不发一言。

    延和帝满意地捋捋胡须,准备退朝。

    正在此时,一个有些沙哑之声在朝堂之内响起:“陛下,臣有奏!”

    这音一出,旋即便有五六个大臣拱手出位,垂首而应:“陛下,臣等有奏!”

    翻译过来,就是“陛下莫要走,臣等有话说”。

    延和帝原本还等着看看内监带来的户政司户帖呢,却不想这班臣子爱卿这般没有眼色,不禁翻翻眼,望着大殿内顶,欲装没听到。

    不过,这帮御史大臣,辗转反侧、夙夜不休,便是等的现在,哪里肯让皇帝溜走?而皇帝这般有些无赖的样子,在这些大臣眼里,就是心虚的表现,因此更是振奋许多,就恨不得摞胳膊撸袖子,立时口沫横飞地上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