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魏刚登上土山的时候,已经是晚上,找到高顺,传达了下山命令。

  高顺认识魏刚,没有丝毫质疑,叫醒将士们,开始下山。

  陷阵营虽然是一支重步兵,但是,没有进入战争状态的将士可不会着甲。

  到达山脚,部队隐藏起来,安排斥候之后,将士们开始休息。

  陷阵营做足了准备,但他们的埋伏并没有发挥效果。

  刘备军团明显知道土山的价值,做足了防备,军队远离土山,在下邳城外的平原地区部署。

  身处平原,虽然增强了骑兵突袭的威力,却可以避免吕布军从土山上居高临下发动进攻。

  如果吕布没有调整部署,陷阵营驻扎在土山,那么,陷阵营很有可能无法即使投入战场。

  决战之前,刘备军派出大批斥候,对战场展开侦察。

  陷阵营的埋伏暴露了,将士们只能离开隐蔽位置,在平原列阵。

  刘备军团出现不久,下邳城响起鼓声。

  吕布军顺着南门出城。

  高顺知道吕布的心意,知道对方把魏刚当成了培养重点,所以,他也在指点魏刚,他不仅让魏刚明白了每支部队的基本情况和特长,还介绍了统兵将领的性格和习惯。

  魏刚与兖州兵的陈宫和丹阳兵的许耽很熟。

  河内兵的骑都尉郝萌却是个例外,虽然吕布也曾经给魏刚进行过引见,但这位将军不仅不善言辞,还拒人于千里之外。

  魏刚和郝萌之间,只是说过几句话的关系。

  既然决定留在吕布集团,了解将领们更多情报总归没坏处。

  魏刚有些疑惑,“河内兵的郝将军似乎不讨姑父欢心。”

  高顺:“主公逃出长安之后,郝萌就开始追随主公,他虽然能力不强,但资历很老,不过,你也懂,他那个性格不讨喜,再加上河内兵很少立功,主公也就慢慢疏远他了。”

  在魏刚和高顺闲聊的时候,吕布军决战部队全员离开了下邳城,南门开始关闭。

  高顺下达了作战准备命令,陷阵营将士开始着甲。

  魏刚也取出自己的破旧铁甲,开始穿戴。

  这件玄甲是魏续的旧甲,被魏刚拿来使用。

  魏续有一件旧甲一件新甲,他本打算将新甲送给儿子,自己穿旧甲,但魏刚却推辞了。

  魏刚同样上战场,但他跟随陷阵营行动,相对安全。

  魏续却是跟随吕布破阵的并州狼骑,他比自己更危险。

  高顺:“文长抓紧时间,战斗就要开始了。”

  高顺正指着刘备军团,魏刚顺着手指看过去,刘备军几乎在同一时间开始着甲。

  着甲之后,刘备军开始变阵,

  一支部队簇拥着一面“关”字旗,朝着高顺的方向快步走过来。

  两军距离一箭之地的时候,刘备军停下队伍,开始布防。

  旗帜下的将军青衣绿帽,特征非常明显。

  剩余的刘备军分成了两支,一支部队朝着吕布军主力运动,军中的“张”字旗迎风飘扬。

  另一支部队原地待命,根据高顺的判断,刘备军的待命部队大概有三百人。

  除了陷阵营,其他军队着甲率普遍很低,在这个年代,拥有一件防具简直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刘备军先变阵,他们把兵派出来了,却全方位处于守势。

  吕布军团拥有优势,只能先进攻。

  主力军团先开始动作,丹阳军为先锋,军队如潮水般冲击刘备军防线。

  高顺看向魏刚,嘱咐了一声,“做好准备,咱们要进攻了。”

  说完,他看向身后的将士。

  高顺大声呐喊,“陷阵之志。”

  陷阵营的将士们很有默契的回应,“有死无生!”

  高顺提高嗓音,催动战马,“冲锋之势。”

  将士们同样大声喊了起来,“有去无回!”

  将士们喊话结束,立即跟在高顺身后,开始奔跑。

  发动冲锋,将士们立即陷入沉默。

  魏刚的耳边只剩下脚步声,呼吸声和甲片撞击的声音。

  难能可贵的是,将士们基本保持了队形,表现出强军风范。

  两支军队很快接触,展开战斗。

  刘备军本就没有兵力优势,在装备上同样差了很远。

  面对陷阵营的突击,刘备军防线不断被挤压。

  刘备反应很快,立即派出了大量预备队,向陷阵营突击方向展开增援

  高顺时刻观察战局,不断下达命令。

  魏刚没有指挥任务,比高顺更清闲,精力用在审视战局和分析战斗上。

  天空中矢箭横飞,魏刚担心被射中,不断在马上躲闪。

  高顺却不为所动,眼睛直勾勾盯着战场。

  鼓点声变得密集了起来。

  南门重新被打开,十几名骑将出城。

  魏刚虽然分辨不清父亲的位置,但他能认出吕布的身份。

  出城之后,骑将们立即加快马速,吕布没有立即投入战斗,而是进行迂回,绕到了刘备军侧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