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杨桂才气冲冲回到家,这还没消气,就有电话打进来。

    “杨村长,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电话那头,传来肖建明低沉的声音。

    “萧老版你再给我几天时间,我一定把事情办得妥妥的,你也知道这农村人脑袋瓜子都有些死板,对于祖训这方面比较看重......”

    杨桂才的话还没说完,就被肖建明不耐烦地打断。

    “这都一个星期了!你知道一个星期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手底下那帮人就闲了一个星期,你知道这一个星期的衣食住行要多少开销?

    你要是搞不定,那就算了,你们邻村花桥那有,同样有大把的木材。”

    肖建明的声音不由拔高了一个音量。

    “别别别,萧老版,你是个做大买卖的人,怎么能言而无信呢。再说了,花桥那里的木材怎么能和我们杨家村相比,而且他们村比我们还偏僻,运费就划不来。”

    要不是贪图肖建明那五万块好处费,杨桂才才不会这么低三下四。

    肖建明卖足了关子,沉默了很久,直到听出电话那头杨桂才有些稍显粗重的呼吸声,才开口道:

    “既然杨村长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我给你个面子,不过这件事接下来就交给我来处理。”

    “你要怎么处理。”

    杨桂才对卖后山木材这件事之所以这么上心,可不单单肖建明私下许诺过好处,还包括先前肖建明答应的购买条件。

    如果真要以牺牲村里头的利益,杨桂才怎么也不会答应。

    “杨村长你就放一百个心,之前答应的条件不会变,违法乱纪的事情我也不会做,只不过要想让这些村民同意,怕是要用上一些非常的手段,到时你只要配合我们就行。事成之后,答应你的好处一分不少。”

    挂了电话,肖建明马上拨通了另外一个电话。

    “纪大师,接下来就要劳烦你亲自出手了。”

    ……

    晚饭时间,杨钊的讲述才让杨致将事情的始末理了个顺。

    原来事情一个星期前,县城里的一个规模不小的家私城突然找到了杨家村的领导班子,说是要购买后山的那一批木材,这对于杨家村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在召开村民公投大会前,以杨钊为首的一帮文化人,拟定了一个出售方案。

    对内,每出售一批木材,就要对应种上一批树苗;对外,后山的木材不能一次性砍伐,只能分批出售。

    本来是个互惠互利的局面,这套方案既保证了杨家村的生态环境,又兼顾了家私城的长远利益,然而出乎杨钊等人意料的是,家私城方面的态度出奇的强硬,只要一次性收购。

    所以这事就掰了。

    吃完饭,杨致带上树苗,扛上锄头,跟父母打了一声招呼,就朝着后山进军。

    不放心的杨母,在杨致离开前还让他捎带上一瓶治疗蛇毒的膏药,他们这一带的山林倒没有什么猛兽,不过毒蛇到是不少。

    要去后山需翻过一个小山包,当然说“小”也是相对而言,好歹也有百来米,本以为半年的蹉跎把身体给荒废了,却不想以前半个小时的路程,如今只花了十多分钟。

    这大概是系统给他带来最看得见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