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唐云涛跪在房内自责又紧张,听到太后的一席话他更加羞愧。他想起前几日太子恳切的跟他说:“皇叔真的太强大了,我必须要从现在开始练习。为了民心也为父皇的威严。”他因此没多阻止。
  现在他不是怕被罚,而是怕聪慧、好学的太子真的出事。他教导太子比对儿女都上心不仅仅是因为太后的旨意,而是他在太子身上看到了成国的希望。
  随后,崇安太后叫皇后留下来照顾太子,萧虎回府。最后叫唐云涛跟她一起出去了。
  唐云涛刚跟着崇安太后到了正厅就要俯身跪下向太后认罚,崇安太后见状赶紧扶他站好,并说:“先生赶紧请起。”
  唐云涛还不知太后的这一出,她又接着说:“刚才委屈先生了,予只是想借此机会警示太子爱惜身体,怎会责怪先生。先生继续教导太子,予定有重赏。”
  其实崇安太后对唐云涛确实另眼相看。
  有两件事让崇安太后印象深刻。有一次是半年前,大理寺大理正张立利用手头的案件,拉帮结派企图上位,被大理寺卿杜卿奏了一本。她问李灏玉这事该如何处置。
  李灏玉当时在唐云涛的指导下早就对朝政任命和其中各个关系做了一番了解。他思量了一番道:“臣子拉帮结派是大罪。他一不敬杜卿,二败坏大理寺名声,三枉顾王法,应该立即着人彻查。”
  “拉帮结派牵一发动全身。他并未带来严重后果你确定要彻查?”太后意味深长的看了太子一眼,不急不缓道。好像心里已经有了把握。
  “这……”李灏玉有些想不通了,他疑惑的问崇安太后道:“若不彻查无法给他定罪啊。”
  太后引导太子道:“一个违法乱纪的臣子,灝儿觉得他只会犯一罪?”
  “皇祖母已经在查了吗?以何名义?”太子的眼睛透着一丝亮光。从小他就不怕麻烦,不怕繁琐,若是给机会让他学习他很有兴趣。
  “灝儿可以猜猜。”崇安太后说起这样的事好像不是把一个人的仕途和性命在谈,好像是在谈论一本书里面的人物的结局。
  “先生教过我,官场复杂。若不想真正惩戒只起警示的话,便可查主事者的另些罪名,而且还要改的轻些。避免引起朝堂动荡。”李灏玉很老成的道。
  “继续说。”崇安太后看见李灏玉渐入佳境便鼓励他道。
  “一个大理正想要请人办事替他说话必定要上下打点多处。”李灏玉在福泉宫正厅来回踱步,努力的思考着唐云涛教他的对策,最后他激动的对崇安太后说:“可以查他在审案中是否吃拿索要,专横跋扈,以公谋私等。”
  “好。正好予也是这样认为。”崇安太后点点头。很满意李灏玉开了窍。李灏玉也高兴的不得了。
  还有一次就是上次有三个中州升为上州时,崇安太后问李灏玉如何管理好初升上州的州。
  李灏玉坐在椅子上沉思了一会也回答得井井有条,他道:“上州意味着人口增多,经济日渐繁华。那州内的交通,贸易,城防,水利,日常矛盾等都会爆发一些问题。所以孙儿认为可以在前三年只收八成的税收,其他两成税收收到州里直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皇城派人去监督指导就可以了。”
  “这主意灝儿是怎么想到的?”太后很惊讶。她觉得这半年来太子李灏玉越发老成,眼界越来越宽广。
  “先生教我读了《鉴史明心》里的很多故事。我看书里就是这么做的,他也认同。给百姓缓一缓,给州县缓一缓可能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结果。”李灏玉站起来绘声绘色跟太后说道。
  “看来先生教你非常深刻,灝儿能有这样的理解已经不错了。”崇安太后欣慰的摸摸李灏玉的头道。
  她认为,太子勤奋、聪慧、好学、刻苦,还知道把百姓放在心里,看来成国是有希望了。只是她的亲儿子李景和为何就没学到半点治国之道,为君之道。
  李灏玉见崇安太后幽幽的看着远方,好像有心事。在他眼里这样的皇祖母可不常见。
  在他眼里他的皇祖母英明果断,雷厉风行,大小事全能处理妥当,令所有人都敬佩。如果说李祁銘是他的追求的目标,那崇安太后就是他学习的楷模。
  李灏玉上前去拉拉崇安太后的手,柔声道:“皇祖母,我跟您说个悄悄话。”
  崇安太后很少看到李灏玉这般少年模样,她微微笑了一下,慈爱的看着李灏玉说:“什么?”
  李灏玉便一本正经的回道:“孙儿觉得您比先生,比我父皇母后,比天下所有人都要聪明。”
  崇安太后一听自己孙儿的赞美从心底笑了。她知道自己相较于一般后宫中的人确实多几分谋略,但是现在她要助皇帝重振,为皇孙开路。靠她一己之力能否力挽狂澜呢?
  李灏玉看见他皇祖母原本笑,却很快又恢复了不动声色的平静。他很好奇她问他的那个问题,她又会如何解决。
  崇安太后原本不想说,原本想让太子更加有信心去学习的。但是经不住他一再追问便喃喃说道:“如果把州中任其取用的两成税收改成再收一半,然后朝廷再以各种名义返还。你觉得如何?”
  “妙。”李灏玉听了之后忍不住拍手叫好,就如获得至宝一般难掩激动之情:“这不仅表示朝廷对他们的关注,还有朝廷的恩泽。皇祖母真是天下第一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