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二、修炼年龄:

    《翠虚篇》云:“老少殊途有易难。”马丹阳云:“有心入道当回首,况流年、六九性命宜乎早救,莫直待身枯朽。”又曰“有此一口气在,皆可为之。凡有一口呼吸之气,皆由元炁之所化生。一口气在,即元炁之犹有,在,是长生之根本在也。故可为修仙之事”。《黄庭经》云:“百二十岁犹可还。”我祖师重阳真人云:“便如百岁未为迟,只在心中换过时。”这一点在童真之体,真正入室下功,较为容易做到;若在中老年人,则较为困难费时一些,因为补足亏损,要费较多功夫。

    《大成捷要》记载:“永寿丁酉年,帝君传道于钟离权,号正阳祖师。至唐朝武后天授二年,正阳祖师传道于纯阳祖师吕洞宾,时吕祖六十四岁。事师七年之久,始闻道,至咸通十三年,道始成”。

    “后至五代,正阳祖师又渡燕国宰相刘操,号海蟾子。时操亦六十四岁矣。事师五年,至六十九岁,始闻道。七十余岁,道始成。随迹于青城,又自号青城丈人。青城丈人后渡八十三岁张伯端,道号紫阳。因开南宗一派,故有南五祖之称”。

    元朝延佑元年,有张三丰,访道参玄。时六十七岁方得超凡而入圣矣。

    可见修道年龄之一斑。

    三、修炼环境:

    茫茫世间,难有专门修道的地方。乡间有独门小院,再有一间完全属于自己能够支配的屋子,那是得天独厚的条件。若在城市,则必须有一间完全属于自己能够支配的屋子,空气清新流通但不可漏风即可,别无苛求。修炼之人,自心能够做到自己做主,不可追逐外境,而生分别之心。要知大道无所不在,真炁无处不生。历史上的修真祖师,提倡“大隐居尘”、“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自有其充分考虑,因为道家自古以来都是清静孤修,自修自得。只有在红尘之中持修,做到在尘出尘,在世出世,在家出家,在俗离俗,才是真正的大隐真修,能够做到在红尘之中炼心不动,才是真正的“不动心”,以此“不动心”,才能得到真正旷劫不坏的“金丹”。

    四、修炼时间:

    道家学说,戌、亥二时,乃为人身阴阳二炁相交之际,此时早睡,则体内阴阳二炁默会于中宫,念想俱泯,入于混沌,心炁自降,肾炁自升,二炁相和,抱神以静,静则炁生,产育而生炁矣。针对专习丹功来讲,当以子、丑、寅三个时辰为要,因为子时一阳初升,丑时二阳来临,寅时三阳开泰,皆为炼炁之特殊时辰。故应于子时做功,以俟阳炁之来复,则效验易得;丑时乃为二阳来临,更能得炁;如果子、丑二时不能保证起来炼功,寅时生出三阳,自身阳炁旺盛,这时一般早睡者都会醒来一次(即使不修道的人也有可能如此),就应当于寅时醒后即起,开始做功,以采取阳炁。否则此时醒而又卧,阳炁即散,不复为我所用,则修炼失去良好时机矣。

    现代修真之士,恐难以及时早睡,若能在戌、亥二时,静心养炁,调和阴阳,既济水火,其效又比睡眠,更为增益。平素练功有素之人,无论何时都可静坐练功,尤其是自身丹田或某一部位忽然炁机发动、产生练功欲望时。

    时间的长短,当然以长或有入静质量为佳了,但应以自身条件而定,不可过度,因“久坐伤肉”。一般来说40-90分钟为宜,开始可以短些,随着功夫和兴趣的增长,适当延长练功时间。每天最少一次,但时间应尽量放长;如有充足时间或专门从事定期攻关者,则每天2-4次,时间可相对短一些。当然静功进入高深层次之后,则不必时时、在在有心去坐,但又无处无时不在静坐之中,自无时间限制矣。

    60岁以上的老年人若体质虚弱、神魂颠倒、坐立不稳者禁止自修静坐。中年人中有未老先衰同样症状者亦是。

    注意一定要在自己说了算的时间进行,即在白天做功的时间段内,保证不会受到外来的干扰,然后才可以安下心来踏实做功,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另外注意,为了防备万一可能出现的外来干扰,就要在做功之前存在一个预先就有的心念,即在做功之时,无论发生何种情况,自心都不要为其所动,这样受到影响的程度就可以降低到最小,甚至完全可以不受其影响。须知修炼的人,随时都可能受到各种各样的魔扰,而且并不仅仅限于以上这种情况。同时这也是对于修炼者的一种考验,如能安全过关,功夫同时也会超升一层,所以笔者说“有魔即有道,无魔即无道”。修炼之士,应当明白此点玄机。

    五、修炼朝向:

    师曰:方向问题,本与做功关系不大。丹道所炼者混元之炁,纯阳之体,超越有形之上,本无方向之可言。丹经云:“震兑非东西,坎离不南北。”

    若对初学而言,为了容易入门,可以有所分别。做功的方向,一般朝向东方,因为东方是太阳升起的方向,面向东方,以利采取生炁。其他如春季向东,以养肝脏,有肝病者可以依之;夏季向南,以利养心,有心病者可以依之;秋季向西,以利养肺,有肺病者可以依之;冬季向北,以利养肾,有肾病者可以依之。以及亥子二时面向北方,寅卯二时面向东方,巳午二时面向南方,申酉二时面向西方,辰时面向东南方,戌时面向西北方,丑时面向东北方,未时面向西南方,皆为合法。

    道家修炼,贵乎炼炁。《黄帝内经素问》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热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种种气的变化,可谓详明,但是这里所讲的“气”,均属后天情志所生之气。独有一句,医家不知,而为道家所秘,这就是——“静则炁生”,这个“炁”,乃是道家修炼所用的先天之炁。短短四个字,高度概括了道家修炼的基本原理。盖种种内情外感,伤人内炁,道家寡欲,而抱神守静。静则内炁得养,生机蕴藏,自会再生真炁,而为丹本。真炁发生,自有景象,须亲身体验,非字面可得。再者,修真过程之中,一切炁的变化,都要求对境无心,不假人为,方合先天,倘无持静之训炼,夹杂后天念想,谓之炼意不净,功夫难以达到高层次。因此道家修炼,须以静功入手,步骤为:筑基炼己——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

    修炼者不可执着于有为,有为属于后天之心;又不可落于绝对的无为,绝对无为是愚,终身枯坐一辈子,真道难成。如佛门之人只注重性功,所以,觉悟者极少。

    m2.yqxs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