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紫禁城,气氛显的格外的压抑,这些日子以来,国内的大事小事可谓是一件接着一件,让这些常见奔走于朝堂之上的大臣们始终无法过上一段安稳的日子。

    储秀宫,慈禧太后如同往常一样,依旧坐在椅子上,手中端着茶杯。桌子上,放着一份刚刚从电报房送来的电报。

    “告诉刘秉璋,按照英国人说的去办,不得有误。”许久之后,慈禧太后终于开口道。

    “渣!”电报房的人领命之后,旋即转身离去。

    “慢着,另外单独在发给刘秉璋一封电报,过程,绝不能让英国人失望,结果,莫要让本宫失望。”慈禧喊住了电报房的人,补充道。

    其实慈禧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英国人,不能得罪。不然已经订好的军舰肯定是开不回来了,而且已经交的定金,也是拿不回来的。

    所以,阳奉阴违,慈禧现在也只能用这一招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若不是有求于列强,暂时不敢得罪他们,慈禧甚至都想下令消灭这帮联军士兵,让他们如此嚣张,目中无人。

    可是在三权衡利弊之后,慈禧也只能将这件事窝在心中,不敢有任何的不满遗漏出来。

    “太后,捷报!捷报呐!”前脚电报房的人刚走,后脚又有一个电报房的紧跟着跑了进来,跪倒在慈禧面前,满是兴奋的说着。

    慈禧接过电报看了眼,紧紧的皱起了眉头。这的确算是捷报,可这电报到了她的手上,那就不再是捷报了。反倒像是烫手的山芋,怎么处理都不太合适。

    慈禧既不想下令禁止车英继续攻击,这样会让自己心里不高兴,总是憋着一口恶气。慈禧也不想让车英继续攻击,这样会彻底的得罪洋人。

    没办法,这就是当下现实的写照,洋人可以随便的打你,打完之后且不用负任何责任。但是你却不能打洋人,哪怕是多看上一眼都不行。

    慈禧将这份所谓的捷报递给了李莲英,她拿不准主意,只能听一听李莲英的意见,以此来给自己一个处理的参考。

    “太后,这封电报应该是两个时辰以后收到的。”李莲英看过电报之后,轻声提醒道。

    被李莲英这么一提醒,慈禧顿时恍然大悟。直接开口吩咐道:“两个时辰后在拿电报过来。”

    “渣!”

    “记住,在这两个时辰内,谁也没有见过这封电报。”李莲英突然严声命令道。

    因为他怕宫中有耳,万一要是这事传了出去,那可就对朝廷于不利了。

    谁都知道此时慈禧心中是怎么想的,好不容易遇到了这件事,又怎么可能那么快就叫停呢?可电报已经发到了这里,慈禧又能怎么做?不做任何决定?洋人肯定会翻脸的。

    所以,唯一能做的便是假装没有接到电报,给车英两个时辰的时间去追击敌人。至于能消灭多少,那就看车英的本事了。而两个时辰后,则要大张旗鼓的将所有大臣全部喊过来,将这件事宣布于众,同时作出处理。

    而一来一回,起码得需要三到四个时辰的时间,用洋人的时间来计算的话,那就是八个小时。八个小时,足以让车英做出任何决定了,也足以支撑一场追击战了。

    能够击杀多少敌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次的事件,让清廷看到了希望。同时也让清廷认识到了,列强的军队其实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敌人,是自己。

    慈禧虽然顽固,虽然墨守成规,但是,她也并非想要一丝不变的。历史上的戊戌变法之所以遭到慈禧的拆台,最主要的因素便是光绪皇帝的动作太大了。想要一刀切,直接将所有的问题整改到位。

    而慈禧一直都想要慢慢的来,温水煮青蛙,一代做不完就两代做,总有一天会强大起来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光绪想要夺权,所以才会被慈禧出手制止。

    两个时辰后,慈禧下令所有大臣全部进宫。而在此之前,慈禧便以电报刘秉璋,让他快速通知车英,停止进攻,立即率军返回京城。同时责令刘秉璋全力安抚好余下的联军士兵,切勿扩大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