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太平元年七年五月,燕国使者再次来访,要求昭国派往公主前去和亲。昭国不堪其辱,决意兵戎相见。八月,昭国战败,燕兵再度大军压境。

    此时,咏絮正在东都祖父家中。祖父开春之后病情加重,母亲便带着她回来照料祖父。听到昭国兵败的消息,咏絮焦虑不已,既担心昭国的时局,又担心楚凝羽。这几天她的眼皮突突的直跳,偶尔莫名的心悸,她害怕这是不好的预兆。

    她给楚凝羽写了十几封信,却连一封回信都没有。她只能写信给自己的哥哥上官鸿,哥哥告诉她京中一切甚好。她想旁敲侧击的问问楚凝羽的情况,可是哥哥似乎有意无意的避开关于楚凝羽的话题。这一切让咏絮更加的烦乱了,她迫不及待的想要回京去见楚凝羽。但是祖父一天病过一天,她又不能走开。咏絮又急又气,躲在房间里几乎夜夜流泪。

    祖父熬过了难耐的夏天,身体奇迹般的好转起来。咏絮的心情也放松了一些,祖父自小待她最好,看到祖父气色渐好,自然是由心的高兴。可是咏絮脸上的愁容还是不减,三个月不见,她真的想念极了那个人。

    “絮儿啊,祖父想和你说说话。”祖父用苍老的声音说道,正在发呆的咏絮回过神,凑祖父近一些,听祖父说话。

    “祖父,你想说什么?咏絮听着呢。”

    “祖父年纪大了,也活不了多少日子。可是祖父知道你是个懂事的孩子,不会让你母亲担心。可是祖父也想你快快乐乐的。你母亲给你说了一门亲事,你若是不喜欢便不要答应。”祖父交代道。

    咏絮感觉眼眶湿湿的,握着祖父的手哭道:“祖父肯定能长命百岁的,你的身体都在变好了。”

    “祖父和那个东华公主某国面,那时她那么个小小的人儿,眼睛像个墨葡萄般晶亮,先帝可宠爱这个孙女了,常常抱在腿上,好几次戏言道‘若东华是个男儿,必要她做昭国的太子’。”祖父有些激动,不住的咳嗽了几下。咏絮忙给祖父拍拍后背帮他顺气。

    “这是个人才,长大后做的事也是有胆量气魄的。”祖父道。抬眼看了看咏絮,浑浊的眼睛里有很多惋惜和无奈,生不逢时,昭国没有女帝的先例,注定要错过一代明君。

    “真的,祖父也这样认为?”咏絮笑道,再没有比听到祖父夸赞楚凝羽更让她开心的事了,她祖父可是做过大司空的人,慧眼识英才,楚凝羽名不虚传。

    祖父看着咏絮得意的神色笑了笑,分明是很慈祥的眼神却让咏絮觉得心事被看透了一般,脸红了起来。

    “可惜,她没有做太子的命。”

    咏絮永远记得祖父最后这句话,这句话似乎带着很多的意味在里面,多的咏絮不愿去深想。咏絮想,若是当时不逃避,而是去琢磨祖父话里的意思,她是不是就能早些看透这场骗局,不至于下场如此凄惨。

    这年冬天,京城一如既往飘起来纷纷扬扬的大雪,咏絮坐着自家的马车回到了上官府。她并不想回府,可是母亲的态度让她不敢再说任何违拗的话。马车在上官府门口停下,一切如常。咏絮有些无聊的跟着母亲下车,进了府中。

    这天深夜,咏絮已经解衣睡下,却听到兰香轻轻的叫声。声音十分的焦急,咏絮便披了狐皮风衣起身,打开门只见兰香浑身白雪,气喘吁吁。忙拉着她进屋,让她坐在火炉边。这次回东都太匆忙,兰香仍在京城里。咏絮笑道:“这次没有带你道东都,可是想我了,深更半夜爬起来看我?”

    兰香勉强笑了笑,可是眼睛里慢慢流出了眼泪。她觉得自家小姐真实太可怜,要是她听到这个消息,不知道会怎样。她本来想说,可是想到后果又不敢说。“小姐,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可是……”

    “什么?”咏絮看着兰香,继续问道:“是关于东华公主的吗?”

    兰香点点头。咏絮握紧兰香的手,因为焦急捏的兰香的手有些发疼。兰香擦了一下眼泪,说:“小姐,你不知道,和亲的是东华公主,她半个月前刚走。我想告诉你,可是公子和老爷都看着我,不许我告诉你。”

    “不可能,你骗人。”咏絮头有些发晕,她不相信。明明不是她。咏絮不知道是该为晴芸公主高兴,还是该为自己悲哀。“我不信,我要去找她。”咏絮摇摇头,发疯了一般跑到外面。

    “开门,开门。”她跑到后门,叫醒那个她熟识的看门老家丁。门开了,咏絮跑出了府中,朝那座森严的皇宫跑去。街上深及脚踝的积雪上落下咏絮一排孤零零的脚印,上官家的人在后面追着,咏絮记不得自己摔倒了多少次,摔倒了爬起,再摔倒爬起。她的心疼成了一团,被冰天雪地封冻起来。最后,她趴在那扇紧闭的宫门前昏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