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h、出人预料的抉择

    我的同桌名叫张忠勤,年龄比我大一岁,家是县搬运公司的。我俩不但是同桌,而且睡觉也在一块。当时学校宿舍住的是双人床,两个双人床并在一起,我俩睡上铺。由于高一离高考还有一年(那时农村高中是两年制),大家又刚经历了中考,紧张的神经有些放松,所以班里的学习气氛并不浓。

    张忠勤年龄比我大,家又在城里,所以见多识广,经常给我讲一些趣闻、趣事和人生经历,使我感到他懂得真多,令我非常钦佩。

    由于出身不同,家庭经济状况不一样,再加上我两次复读的经历,致使我背负的包袱太重太重,所以我在学习上比他刻苦许多。总感觉不努力学习,对不起在家劳作的父母,还有只上过几天学就早早辍学在家帮衬父母的大妹祖荣。可是,令我奇怪的是,我上课聚精会神听讲,下课认真完成作业,有时夜里还偷偷起来加班加点,可学习成绩总赶不上他。更神奇的是有许多课程老师还没讲,他就都会了,包括高二的课程,真令我百思不得其解。有一次晚饭后,我俩出去散步就向他讨教学习上的“秘诀”。他看我非常虔诚就向我讲了实情。

    原来,他是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重新从高一读起打牢基础准备再次考大学的。像他这种情况的与我俩关系比较好的刘春华(现在总参三部任职)也是,在我们整个班占到三分之一还多。听了他的话我一下傻了眼。心想,我是初中生考来的,对高中的课程还很陌生,就是再努力也很难赶上他们。更别说考大学,那肯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在那个晚上,我在床上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我该怎么办?如果上两年高中考不上大学,这一切还不是白费。两年啊,700多个日日夜夜,父母的辛劳、弟妹的付出,我该怎么回报呢?如果不上的话复读了两年才考上,也非常可惜。

    正在我思想激烈斗争的时候,一次我回家取干粮。那时我村有几个在那上初中的学生叫着我一块走。他们年龄小好多,个子也都比我矮。当时家里正忙着收地瓜,我提着母亲给我准备好的干粮出来。父亲见到我说:“你看你这么高的个子,也不能给家里减轻点负担,成天跟小孩们来来去去,也不嫌丢人!”

    由于父亲对我打骂习惯了,也许他并不在意。可是这次却给我带来了深深地伤害!因为我已长大了,当时已17岁了。也许我确实感到两次的复读对家里确实亏欠很多,再加上我这么大了还不能在家干活,我一句话也没说,眼含泪水默默地走了。

    一路上,由于我的泪水不停地在淌,影响的其他几个跟我一块走的学生陪我哭了一路。

    也就在那时起,我下定了决心:吃完这次带的干粮,我就再也不去上学了。

    高尔基说过,苦难是一所大学。不幸的人生往往孕育出成熟的理性。

    在那个时候,一个农村青年要想离开那片土地;要想改变人生的轨迹,有美好的未来和前程,只有两条路:一是考上大学;二就是当兵。

    考大学这条路对我来说已经行不通了,还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当兵去。

    当兵!当兵!!当兵!!!

    在当时,这是我唯一的希望,也是我唯一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