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

    引子——黑格尔

    a、全军最高艺术学府深造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解放艺术学院创建于1960年1月,是全军唯一的一所艺术类院校。他们是人民军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摇篮伴随着炮火硝烟,伴随着时代的脚步,从红色苏区、陕北窑洞,来到了共和国的首都北京。

    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人民军队用小米加□□,打败了国民党的飞机大炮,这绝不仅仅是武器的较量。其中,更有如火的诗情,动人的旋律所产生的巨大能量。而在人民军队漫长的和平建设时期,更需要这爱的旋律和艺术的诗情,激发士气,鼓舞斗志,抚慰心灵。

    根据部队的实际需求,军艺建校几十年来为全军在音乐、戏剧、舞蹈、文学、美术等各领域培养了大批的优秀艺术人才。

    我所报考的军旅作家的摇篮——文学系,创办较晚,但名声很大。它是随着思想解放的潮头,在1984年的金秋时节,来自陆海空三军的35名青年作家汇聚军艺,成为文学系的首届学员,戏称“黄埔一期”。他们中有因《高山下的花环》而蜚声文坛的李存葆;有因电影《红高粱》在国际上获得“金熊奖”的莫言;有后来因电视剧《牵手》、《中国式离婚》、《大校的女儿》等,而被称为婚姻伦理剧“第一人”的王海鸰。

    1989年是不平静的一年。在那场“□□”越演越烈之时,我正在拼命地复习文化准备迎接军艺的招生考试。每天除了看看新闻联播外,我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发奋地学习。

    军艺,作为全军的最高的艺术殿堂,对于任何一个想从事军队艺术工作的同志来讲,是有莫大吸引力的。

    军艺的招生考试是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先考业务。作为文学系的学员也就是考察已发表的作品;二是文化考试。也就是政治、语文、史地。作品再好,文化成绩不合格也不能录取。我因电视剧《重返沂蒙山》在全军、全国获奖,所以业务成绩顺利通过,下一步关键是文化成绩。这次招生考试,是在全军发表过或有获奖作品的“精英”中选拔,难度可想而知。

    经过春夏之交两个多月的艰苦努力,我于7月6日赴京“赶考”。两天考试过后,自己感到考得还算可以。但说实在话,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因为,面对的竞争对手太强大了。我记得在考试过后,无意中看到在应考的同志中有两个名字像在哪儿见过:一个是“石钟山”;另一个是“王秋艳”。后来还是想起来了,那是在我刚当兵不久,在《解放军文艺》上读过他们的作品。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焦急的等待中,我终于等来了军艺的录取通知书。

    1989年的秋天,我来到了坐落在北京西郊魏公村的解放军艺术学院。由于,我们这批学员是文学系成立后的第三批,所以,我们对外戏称“黄埔三期”。

    在文学系新学员的开学典礼上,系主任、著名作家王愿坚很动情的地说:“在你这批学员中,有一名叫梁祖国的学员,他创作的电视剧《重返沂蒙山》,我是流着热泪看完的。”王主任的一席话,使我面对许多比我有成就的同学,感到非常尴尬。我暗暗下决心,一定珍惜这次机会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王主任的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