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占领新淦后,莫谦立刻把在安福负责转运粮草的程之敦给叫到了新淦县。

  程之敦一到新淦,就先是祝贺莫谦大获全胜,并且还带来粮草一万石。

  莫谦看到程之敦带来的一万石粮草,心中那个高兴啊。

  他拉着程之敦的手说道:“催科真是我的萧何啊!”

  “主公谬赞了,我哪比得上那留名青史的萧相国,我仅仅不过是做了自己分内之事而已。”

  莫谦欣慰的点了点头,他说:“这次叫你来,一是想见见你,二是想介绍一位德高望重的人给你认识。”

  程之敦一听来了兴趣,他好奇问道:“哦?是哪位高人?”

  莫谦领着程之敦来到县衙大堂,指着正在书写的李邦华道:“就他。”

  程之敦看了一眼李邦华,不禁问道:“这是何人?”

  “他来历可不小,他是崇祯元年的兵部右侍郎,后又加了兵部尚书,只不过没多久就被罢官了。”

  程之敦一听,顿时惊讶不已,想不到这人居然是朝廷大员。

  他赶紧上前深深的给李邦华鞠了一躬道:“李公,久闻大名,原萍乡知县程之敦,见过李公!”

  李邦华此时也已起身,他看了一眼程之敦,不禁点了点头。

  “原来你就是那个‘以身殉国’了的程知县,我听说你已经死在了乱军之中呢,没想到你居然已经成了这小子的谋臣了!”

  莫谦不禁尴尬的笑着解释道:“李公,这也是学生无奈为之,催科的家人尚在,我若不发点假消息出去,怕是他的家人早已经被朝廷开刀问斩了!”

  李邦华欣慰的点了点头,莫谦在这点上做的很对,他现在地盘太小,投向他的官员家都在外省,如果不改头换面出现的话,怕是家乡的亲友都得被朝廷抓去开刀问斩不可。

  三人一番介绍后分别坐下,莫谦向二人说出自己打算给众将升官的想法。

  他手下的兵力总人数达到了空前的一万八千人,这么多人,再加在袁州看家的一千多正兵,他几乎就有后世两个师的兵力了。

  一万八千人,千总以上的军官人数才不过六个。

  除了现在正在南边泰和驻兵的参将卢照外,易成桂,易九,彭金洪和易大勇,牛纪五人都是千总副参将级别的将军。

  很明显,光靠这六人去指挥一万八千人的大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火速提拔一群骨干将领。

  除了在泰和的卢照和彭金洪俩表兄弟外,莫谦把在新淦军中所有的百户以上军官全部集结起来。

  新淦县衙大堂,莫谦拿着功劳簿查看众人的功劳。

  军官们都知道大王这是要给大伙升官了,在县衙外是兴奋的不得了,其中最兴奋的当属易九和易大勇两人。

  两人都是一个村的哥们,自打跟了莫大王造反以来,这仗是越打越爽,官是越当越大了。

  两人斗大的字不识一个,在一年前,他们都还只是田里刨食的泥腿子,一年后,他们却摇身一变成了义军的高级将领。

  这次大王要给众将升官,他们两人本来就已经是千总职位了,这次升官,怎么也能整个参将级别不是。

  莫谦计算了一下,自己现在大军基本有两万人马少一点,他准备给义军确立一套完整的指挥体系。

  军队,只有指挥体系完善了,才能发挥出他最大的战斗力,否则哪怕是十万大军,在没有一套完整的指挥体系时,那也是一盘散沙。

  莫谦先是问李邦华道:“李公,我军人数已达两万之众,现今军中高级将领太缺,我欲重新确立将官体系,李公认为如何?”

  李邦华摸了摸自己的长须,点了点头道:“总该如此,主公打算采用何种军制?”

  莫谦说道:“我打算将这两万大军分为两营,每营各领兵一万,营指挥官为总兵一人,副总兵一人,总兵直属队领兵一千,作为总兵亲兵。

  其余九千人分为三旅,再设旅指挥官参将三人,每旅辖兵三千,设千总三人,千总之下再设百户,旗队,中队,小队,李公以为如何?”

  李邦华听了微笑点了点头,说:“此法甚好,各队各旅只需对上级军官负责,如此一来,营指挥官总兵指挥部队则极为顺手,是个好方法。

  不过这时,一旁的程之敦问道:“主公,士兵容易整合,不过这将官人选,你打算如何安排?”

  程之敦的话问到了点子上,他是莫谦现在内政大臣,对军中的诸多情况还是很了解的。

  莫谦现在手下的将官除了一个半道投降的钱大有外,其余众将全是跟他在袁州举旗造反的,如果两个总兵都由元老来担任的话,那势必会造成军中的势力都是袁州派,容易弄出山头主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