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2章:元恺听了一次墙角

    作者:天际驱驰

    次日起床,元恺虽然一夜未眠,却格外神清气爽,精力充沛。

    小厮们上来服伺小世子穿衣洗漱,有意无意,对时倾便服伺得不是那么上心,总要先把小世子服伺妥帖了,才轮到时倾,而且服伺之时也显得马马虎虎的。

    元恺一看出这苗头,当场发作,斥责小厮们狗眼看人低,告诫他们,说时倾以后都会住在嘉彧居,叫小厮要把时倾当主子一样服伺着,不得怠慢。

    小厮们跪了一地,连声应是。

    尤其春榕跟秋梧两个,跟随小世子的时间最长,深知小世子的性子,温和但不温吞,绝对不能把小世子的话当耳边风。

    时倾静静地站在一边,旁观着元恺斥责小厮,表达着对自己的维护,没有劝阻,也没有火上浇油,只心生微澜。

    收拾完了,元恺跟时倾一起用饭。元恺给时倾夹了一箸菜,说:“你喜欢的,多吃点。”

    以前,元恺逮着机会便会给时倾夹菜,时倾总是淡淡地谢过就完事了。

    然而,这一回,时倾福至心灵地醒悟过来:元恺是借着夹菜这个动作,表达对他的关心。

    既然要跟元恺来一场虚情假意的爱恋,时倾觉得自己也应该替元恺夹一样菜作为回应。

    当时倾伸出筷子去夹菜时,忽然明白过来:元恺说喜欢他,真不是空口白话。

    桌上没有多少菜色,但时倾根本不知道元恺喜欢吃什么,不知道夹哪种菜比较好。

    一直以来,他只把元恺当普通朋友,对这些细致入微的生活细节,从来没有注意过。

    而元恺却对他喜欢吃什么之类的生活细节,都了如指掌,只说明,元恺是真的在意他,默默地关注着他,把他的一切琐事都记在心上。

    最终,时倾只好随意选了一样菜,夹给元恺。

    对于时倾的回应,元恺显得很高兴,一边吃一边大赞:“嗯嗯,好吃,真好吃,太好吃了,小倾,我跟你说,我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这什么菜?。”

    小厮在一边赶紧回道:“腌萝卜丝,小世子以前不大爱吃的。”

    自己以前不爱吃?那不是说小倾给自己夹的菜不好?元恺叱道:“我哪有不爱吃?总是以前你们不大端到我面前来。一边去,有你插嘴的地吗?”为了表示自己喜欢吃,跟着又伸筷子去夹。

    那呆样,真是让时倾没眼看,见元恺又一次伸筷去夹,大有要把那一小碟腌萝卜丝吃干净的架式。时倾实在忍不住,劝道:“不爱吃就别吃,不要勉强。”

    元恺继续大嚼,十分真诚地说道:“好吃!真的!”

    原来,早几年,元恺便喜欢上自己了,对自己的琐碎小事,事事上心。哪像自己对元恺那般,大而化之,没心没肺。

    被人珍而重之地藏在心头的感觉,原来是那样美好而令人陶醉。

    看着大嚼腌萝卜丝,连呼好吃的元恺,时倾心下不免生出几分感动来。

    时倾不禁想:元恺是他最亲近的朋友和兄弟,他也许可以试着去喜欢他?也许可以利用这份感情,说服元恺跟自己一起阻止王府谋逆?那他就不再孤立无援了。

    嗯,等两个人的感情深厚一些,找个机会,他该跟元恺,好好谈一谈,劝一劝。

    打定主意,时倾看向元恺的眼神,温柔中添加了几许期待。

    在元恺和时倾吃饭的时候,春榕带着几个小厮去把时倾的东西,大包小包地都搬回了嘉彧居。

    既然打定了主意要逃离王府,继续跟着夫子上学,意义便不大了。先甭管这段感情是真是假,想用感情取信世子爷,就没必要遮遮掩掩。

    因此,进学堂的时候,时倾主动握住了元恺的手,手拉着手,公然登堂入室;又在课堂上频频回头望向元恺,在夫子讲授之时,公然眉目传情……时倾借这些举动,向周围人散发出“他与小世子有一腿”的信息。

    这样的信息,一旦在王府里传开,自己也将声名扫地,可是,时倾不在乎,只要能逃出去。

    不用专心听课,除了时不时回头勾搭元恺外,时倾挺无聊的,无意中发现自己左手腕子上,靠近脉博的地方,有一个像痣一样的小点儿,殷红如血,娇艳欲滴,颇有触目惊心之感。

    咦,哪来的一颗红痣?

    时倾分明记得自己手腕子干干净净的,怎么忽然间冒出一颗红痣来?

    时倾细细回想了一下,记得好像昨晚上……嗯,就是元恺叫小厮上来捆他的时候,他曾感觉腕上传来一阵钻心的灼痛,那灼痛的位置,似乎正好是红痣的位置。

    时倾伸手摸了摸,并无凸感,也没有灼痛传来,好像只是一颗普通的红痣。他心头忽然生出一个想法:随离该不是遁着这颗痣出现的吧?

    哎,这想法太荒谬了,时倾很快便把这想法抛之脑后。他又摩挲了一会儿那红痣,才叹着气,放开了手,长就长吧,一棵红痣,无所谓了。

    既然决定了,准备培养儿子,楚英睿便不再放任元恺每天只是跟着夫子上学,但凡王府里有什么重要大事,他都会传话叫元恺去参加,并不需要元恺出什么主意,只是通过旁听,让元恺了解王府,朝堂,各地官吏等等情况。

    等清客幕僚议事完了,散了之后,他还会独独留下元恺,从每件事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其中的关窍利弊,分析给元恺听,把每件事都说通说透,这是让儿子参予到家族事务中的第一步:教导他。

    元恺很是聪明,学得很快,觉得父亲传授给自己的,处理实际事务的各种方法,非常灵活实用,令他时常有茅塞顿开之感,觉得这几天在父亲这里学到的学问,比夫子过去十年教给他的都多,因此,对上学渐渐没什么兴趣了。

    随着元恺接触的事务增多,他的眼界迅速开阔起来,人也飞快地成熟起来。越学越多,令元恺对父亲重新充满了敬佩敬仰之情,父子俩的感情从略显疏远,一下变得前所未有的亲近起来。

    元恺时常跟父亲讨论事情讨论晚了,便跟父亲一起吃饭,一个教得倾囊相授,一个学得兴致勃勃,真是父慈子孝。

    自然,元恺去跟父亲学习理事,不好带着时倾,一般都让小厮陪着时倾,等下学后先回嘉彧居。元恺能赶得回来,便同时倾同吃,赶不回来,也会让小厮传话,让时倾不等。元恺的生活一下子无比充实起来,去给他娘卓夫人请安的次数便明显减少了。

    没过多久,时倾住进小世子的嘉彧居,还跟小世子同吃同卧的消息,带着人们的各种猜测加渲染,在王府里里外外传开了。

    这天课间休息,两人一道去上茅厕。元恺放完水出来等时倾,正无聊,转头看到几个同窗在不远处的竹轩里,正聚精会神地交头接耳,一会儿窃窃低语,一会儿又哄然大笑,似乎正说着什么有趣的事。

    元恺好奇,便想凑过去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