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上一次进攻太平州的时候,让李成梁碰了一个好运气,率先攻入了太平州获得了不少战功,这一次远渡重洋可是自己擅长的一方面了。

    自己也相信定能够在这一次远征欧罗巴的这场国战获得更大的功劳。

    戚继光心里也是十分明白,这一次的大军出征,那真的就是最后一次了。

    这一次大征出征顺利的话,庞大的欧罗巴将会纳入到大明的版图之中。

    那时大明的疆域,当会比前元更加庞大!

    再无敌人的话,那自己这些将军们很有可能也会陷入一种无大仗可打的境地。

    没有战争的话,那就很难获得战功。

    没有战功的话如何能够升迁?

    自己务必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拿下泰西,为大明开疆拓土,立不世之功。

    而戚继光心里也很明白李成梁得到了这份旨意之后,肯定会更加努力的训练士兵。

    自己可不能再一次被他给超越了,下次可一定要带着大军率先冲入欧罗巴,斩获最大的功劳。

    随即便下了一系列训练大军的命令。

    ……

    冬去春来,天启二年如期而至,这也是朱翊镠登基的第三个年头了。

    在朝堂上最大的波澜便是吏部尚书王国光倒戈向了内阁首辅张四维。

    朝堂一片哗然。

    吏部尚书王国光是故相张居正的亲家和铁杆,没想到他没有接手张居正的政治资源,反而倒向了张四维。

    历史上王国光也是做了同样的选择,但很快就被冯保指使曾省吾等人弹劾,后来只得辞官。

    户部尚书张学颜、左都御史王篆、工部尚书曾省吾等人,都视王国光为叛徒。

    对于王国光的这一举动,让百官都极为不齿。

    但是首辅张四维并不这么想,与王国光结为盟友之后,他的首辅的地位和权势才真正稳定下来了。

    毕竟与王国光结盟,就等于拥有了人事大权。

    但内阁里面其他人就没有那么好过了,次辅申时行与于慎行被彻底边缘化,大事由天子决断,人事由张四维决断,他们所能票拟的东西不过都是一些杂事罢了。

    朱翊镠不是并不知道现在朝堂之上的局势,但是他丝毫没有插手的意思。

    毕竟对于皇帝来说,把内阁学士、六部尚书与边将的人事权紧紧攥在手里便是了,其余的各部主事、员外郎其实都算不得什么。

    “元辅,山西来信!”

    中书舍人持信推门而入。

    张四维接过书信,眉头紧皱。

    “这些盐商哀求本辅劝朝廷废除新法,这谈何容易?”

    中书舍人是张四维的心腹,听了这些事情自然也属正常。

    “那元辅何必搭理他们?”

    张四维摇摇头,“这些山西的盐商都是本地的豪强,背后的势力盘根错节,连本辅都要忌惮三分。”

    “这些人必定要安抚好,否则会生大乱子。”

    在大明的商人中,晋商无疑是势力最雄厚的。

    早在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山西的商人就多次资助朱元璋,在这样的扶持之下,朱元璋在建国之后也是投桃报李,给予了晋商盐引文书,有了这个晋商从此就可以进行合法的盐铁贩运了。

    在全面推行开中法之后,边境地区的山西,有着天然的地理区位优势,不仅有张家口这个紧靠边境的关隘可供安全的往来,山西丰富的物产和矿产也都给了晋商们行商的底气。

    《晋录》言: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

    中书舍人问道:“元辅要如何安抚他们?”

    紧皱眉头的张四维道:“本辅已经应允了这些盐商,可举荐一二子弟入朝为官,最差也是个千户武官。”

    闻言,中书舍人结结巴巴道:“这,这如何使得?商人之家,岂能为官?”

    张四维叹息道:“事急从权,也只能如此了。幸好本辅得了吏部尚书的支持,若不然不知该如何收场。我张家虽然在山西有几分薄产,但终归不是能弹压一切,这些盐商再度给本辅来信,其实就是在催促本辅运作他们的事情。”

    “替本辅回信,说他们为朝廷奔走朝廷,不会忘记他们的功劳……”

    张四维话还没有说完,公房的门就被再度推开了。

    来者是张四维的管家,“相爷,相爷!”